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創(chuàng)立以來,為了謀求中國的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為了推進人類的進步事業(yè),走過了一條光榮的斗爭道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艱苦曲折的斗爭,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勝利的歷史;是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毛澤東思想形成、發(fā)展的歷史;是黨在總結經驗、糾正錯誤的過程中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的歷史。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經驗表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的社會主義。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事業(yè)才能贏得勝利,中國人民才能走向更加光輝燦爛的明天。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向廣大干部和黨員,向廣大人民群眾和青年,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就是把進行中國近現代史和中共黨史的教育,規(guī)定為加強對干部的培養(yǎng)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的。毛澤東在1942年所寫的《如何研究中共黨史》一文中指出,研究黨史的根本的方法“就是全面的歷史的方法”,通俗地講,就叫“古今中外法”。具體地說,“就是弄清楚所研究的問題發(fā)生的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空間,把問題當作一定歷史條件下的歷史過程去研究。所謂‘古今’就是歷史的發(fā)展,所謂‘中外’就是中國和外國,就是己方和彼方”。針對以往黨史論著中存在的缺點,中共中央黨史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胡喬木生前曾在同我談話時著重談了編寫黨史時應當注意的三個問題。這就是,第一,黨史要表現黨是在人民中間奮斗的,黨的斗爭是反映群眾要求的,是依靠群眾取得勝利的。要讓人們看了黨史以后,真正感到黨是把人民放在中心位置的,是尊重人民的;而不只是黨自己在照鏡子,左顧右盼。第二,黨是依靠與黨密切合作的人共同奮斗的,這些人在黨史中也應當有自己的位置。他列舉了從宋慶齡、陳友仁,到魯迅、鄒韜奮、杜重遠等許多人的名字。他說,不能自己在困難時得到了人家的幫助,作為勝利者來寫歷史時卻把人家忘了。這樣做,是不公道的。這樣寫出來的歷史,人民是不會接受的。第三,黨史既要寫黨的中央和中央領導人的活動,還要寫黨的地方組織、黨的優(yōu)秀干部和廣大黨員群眾的活動。他說:“我們黨的歷史上在長期內確有正確路線和錯誤路線的斗爭,但不能把黨的整個歷史僅僅看成是兩條路線斗爭的記錄。即使在錯誤路線占領導地位的時期,我們黨的廣大黨員、廣大干部和人民群眾仍然在為革命而艱苦奮斗、英勇犧牲。黨史對此應作如實的、生動的記錄,不能因為領導的錯誤就把黨的群眾性斗爭都一筆抹煞。對黨史上的優(yōu)秀干部、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的斗爭,我們“都應該有生動的形象的記錄,在這一方面應該把偉大史學家司馬遷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加以發(fā)揚和發(fā)展”。除以上這三點以外,他尤其強調:“我們黨史工作者還要闡明,我們的每一步勝利都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情況相結合的結果?!倍鵀榱烁佑姓f服力地闡明黨的這一條最基本的歷史經驗,我們還有必要把中國共產黨和共產國際關于中國革命的主張,中國和蘇聯東歐國家關于建設社會主義的主張,進行比較研究。他認為,只有注意了四面八方,這樣寫出的黨史,才能不只是一線一面,而是立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