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承志,回族,原籍山東濟南。1948年出生于北京。在清華附中高中畢業(yè)后于1968-1972年在內蒙古烏珠穆沁插隊當牧民。1972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1975年畢業(yè)后分配到中國歷史博物館搞考古工作。1978年以突出成績考取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翁獨健先生研究生,1981年畢業(yè)獲民族歷史語言系碩士學位。分配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員。1987年調海軍政治部文化部當專業(yè)作家,現辭職為自由作家并作油畫。1983-1984年曾以日本國際交流基金"特定地區(qū)研究計劃"合作人及東洋文庫外國人研究員的身份在日本搞中北亞歷史研究,其后幾度應邀赴日本搞學術研究和講學,并出訪美國、加拿大、德國、蒙古等國家。長期從事中亞、新疆、甘寧青伊斯蘭黃土高原的歷史宗教考古調查。信仰伊斯蘭教。使用數種外語。1985年當先中國作協(xié)第四屆理事?!缎≌f選刊》編委。1987年被英國劍橋大學國際傳記中心收入《世界名人錄/世界作家名人錄》中。處女作為蒙文詩《做人民之子》發(fā)表于內蒙古蒙文雜志《花的原野/1978,6》上,第一篇小說《騎手為什么歌唱母親》獲得了1978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中篇小說《阿勒克足球》獲得《十月》第一次文學獎和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獎。據《三份沒有印在書上的前言》(《花城/94,3》)中稱,張承志有三本僅以外文出版的作品,即為《內蒙古大草原游牧志》(七、八年前出版,在日本印行六次,作者認為就作品對游牧生活細節(jié)的描繪來說,海外尚沒有能與它相比者,但他為它被當作旅行手冊而感到可悲,他盼望的讀者是"企圖為青春尋找意義的年輕人",而不是游客或少數所謂專家學者。)、《中國之中的伊斯蘭教》、《紅衛(wèi)兵的時代》(以日文創(chuàng)作,日本發(fā)行,四萬冊),后者被作者認為是“第一本關于早期紅衛(wèi)兵運動的正面總結”。他說:“對此我有認真的把握。因為在所謂老紅衛(wèi)兵的成員中,我尚未發(fā)現有誰比我對紅衛(wèi)兵造反事實的意義更肯定;也沒有誰比我對紅衛(wèi)兵的特權階級思想更敵對,這是第一點。其次是因為十幾年來我一直留心了西方六十年代的學生運動和左翼運動,我注意到了它們不可否定的意義,也注意到了它們優(yōu)于和劣于我們的方面?!睆膭?chuàng)作上看,張承志八十年代初以知青題材短篇小說《騎手為什么歌唱母親》知名,并在其中開始了他以“人民”為主題的探索。九十年代之后張承志以其具有宗教氣質的長篇小說《心靈史》而震動文壇,并高張起一面向世俗挑戰(zhàn)的旗幟。但我以為其最有成就的作品卻是八十年代前期的兩部中篇小說:《北方的河》與《黑駿馬》,這些作品中表達出的對人的價值思考令人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