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行業(yè)軟件及應用高性能集群計算(第一卷 結構與系統(tǒng))

高性能集群計算(第一卷 結構與系統(tǒng))

高性能集群計算(第一卷 結構與系統(tǒng))

定 價:¥73.00

作 者: (美)Rajkumar Buyya 編;鄭緯民 等譯
出版社: 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國外計算機科學教材系列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5367708 出版時間: 2001-01-01 包裝:
開本: 26cm 頁數(shù): 602頁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了高性能集群計算技術的概念、理論研究和工程實踐成果。主要論述了集群計算的需求和一般問題,網絡、協(xié)議與I/O技術,進程調度、負載共享與平衡技術和有代表性的集群計算機系統(tǒng)等。本書內容豐富全面,既介紹了當今科學家在集群計算領域的最新成果,也介紹了集群計算在科學與工程計算及信息服務領域應用的大量實踐經驗。本書既可以作為高等院校計算機專業(yè)高年級學生和研究生的教科書或參考書,也可以供利用并行計算機從事科學與工程計算和信息服務等科技人員學習參考。

作者簡介

暫缺《高性能集群計算(第一卷 結構與系統(tǒng))》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需求和普遍問題
第1章 集群計算概述
1.1 介紹
1.2 可擴展并行計算機體系結構
1.3 向低價并行計算前進的動機
1.4 機會的曙光
1.5 集群計算機及其體系結構
1.6 集群分類
1.7 集群的商品化部件
1.8 網絡服務/通信軟件
1.9 集群中間件和單一系統(tǒng)映像(SSI)
1.10 資源管理和調度(RMS)
1.11 編程環(huán)境和工具
1.12 集群應用程序
1.13 典型集群系統(tǒng)
1.14 SMP集群(CLUMPS)
1.15 總結
1.16 參考文獻
第2章 集群設置和管理
2.1 介紹
2.2 設置集群
2.3 安全性
2.4 系統(tǒng)監(jiān)控
2.5 系統(tǒng)調整
2.6 參考文獻
第3章 構建可擴展的服務
3.1 介紹
3.2 環(huán)境
3.3 資源共享
3.4 資源共享的增強局部性
3.5 原型實現(xiàn)和擴展
3.6 結論和未來的研究
3.7 參考文獻
第4章 可靠的集群計算
4.1 介紹
4.2 兩個領域會聚
4.3 可靠性概念
4.4 集群的系統(tǒng)結構
4.5 檢測和掩蓋錯誤
4.6 從錯誤中恢復
4.7 可靠集群計算的實踐
4.8 參考文獻
第5章 開發(fā)高吞吐量的集群系統(tǒng)
5.1 介紹
5.2 Condor概述
5.3 軟件開發(fā)
5.4 系統(tǒng)管理
5.5 總結
5.6 參考文獻
第6章 性能模型與模擬
6.1 介紹
6.2 新的性能問題
6.3 有效并行計算的費用模型
6.4 結論
6.5 參考文獻
第7章 元計算:利用非正式的超級計算機
7.1 概述
7.2 元計算的演變
7.3 元計算機的設計目標和問題
7.4 元計算項目
7.5 正在興起的元計算系統(tǒng)
7.6 總結和結論
7.7 參考文獻
第8章 在元計算系統(tǒng)中指定資源和服務
8.1 對資源描述工具的需求
8.2 指定硬件和軟件資源的策略
8.3 資源和服務描述(RSD)
8.4 小結
8.5 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 網絡、協(xié)議和I/O
第9章 高速網絡
9.1 概述
9.2 設計問題
9.3 快速以太網
9.4 高性能并行接口(HiPPI)
9.5 異步傳輸模式(ATM)
9.6 可擴展并發(fā)接口(SCI)
9.7 ServerNet
9.8 Myrinet
9.9 內存通道
9.10 Synfinity
9.11 參考文獻
第10章 輕量級消息傳遞系統(tǒng)
10.1 概述
10.2 通信性能的延遲/帶寬評估
10.3 集群的傳統(tǒng)通信機制
10.4 輕量級通信機制
10.5 內核級的輕量級通信
10.6 用戶級的輕量級通信
10.7 消息傳遞系統(tǒng)之間的比較
10.8 參考文獻
第11章 活動消息
11.1 概述
11.2 要求
11.3 州編程模型
11.4 AM的實現(xiàn)
11.5 分析
11.6 AM上的編程模型
11.7 未來的工作
11.8 參考文獻
第12章 Xpress傳輸協(xié)議
12.1 網絡為集群計算提供的服務
12.2 一種新方法
12.3 XTP的功能
12.4 性能
12.5 應用
12.6 XTP在集群計算中的未來
12.7 參考文獻
第13章 ATM集群中的擁塞管理
13.1 ATM網絡概述
13.2 現(xiàn)有的方法
13.3 ATM在LAN上的模擬
13.4 移植計劃
13.5 結論
13.6 參考文獻
第14章 網絡負載平衡
14.1 介紹
14.2 方法
14.3 常見錯誤
14.4 產品
14.5 總結
14.6 參考文獻
第15章 多通路通信
15.1 介紹
15.2 網絡及應用中的異構
15.3 多通路通信
15.4 實例研究
15.5 總結
15.6 參考文獻
第16章 網絡存儲器
16.1 介紹
16.2 遠程存儲器調頁
16.3 網絡存儲器文件系統(tǒng)
16.4 網絡存儲器在數(shù)據(jù)庫方面的應用
16.5 總結
16.6 參考文獻
第17章 分布式共享存儲器
17.1 介紹
17.2 數(shù)據(jù)一致性
17.3 網絡性能問題
17.4 其他設計問題
17.5 結論
17.6 參考文獻
第18章 集群并行I/O:實現(xiàn)方法與現(xiàn)有系統(tǒng)
18.1 引言
18.2 集群I/O系統(tǒng)的分類
18.3 并行I/O問題
18.4 文件抽象
18.5 方法和技術
18.6 系統(tǒng)結構與一些現(xiàn)有系統(tǒng)
18.7 ViPIOS方法
18.8 結論及發(fā)展趨勢
18.9 參考文獻
第19章 軟件RAID和并行文件系統(tǒng)
19.1 引言
19.2 數(shù)據(jù)的物理存放
19.3 緩存
19.4 預取
19.5 接口
19.6 參考文獻
第三部分 進程調度、負載共享與負載平衡
第20章 作業(yè)與資源管理系統(tǒng)
20.1 成因與歷史演變
20.2 作業(yè)和資源管理系統(tǒng)的組成與結構
20.3 RMS的當前技術發(fā)展情況
20.4 現(xiàn)在和將來所面臨的挑戰(zhàn)
20.5 小結
20.6 參考文獻
第21章 集群上并行作業(yè)的調度
21.1 引言
21.2 背景
21.3 附性作業(yè)的進程遷移
21.4 可延展性作業(yè)的動態(tài)并行性
21.5 基于通信的協(xié)同調度
21.6 批調度
21.7 小結
21.8 參考文獻
第22章 負載共享與容錯管理器
22.1 引言
22.2 集群計算中的負載共享
22.3 利用檢查點進行容錯
22.4 負載共享與容錯的集成
22.5 相關工作
22.6 結論
22.7 參考文獻
第23章 并行程序調度技術
23.1 引言
23.2 網絡計算環(huán)境下的調度問題
23.3 調度任務到通過快速網絡連接的機器上
23.4 調度任務到任意的處理機網絡
23.5 CASCH:一個并行化和調度工具
23.6 小結與結束語
23.7 參考文獻
第24章 可配置的動態(tài)負載平衡
24.1 引言
24.2 動態(tài)負載平衡(DLB)
24.3 DLB模型和負載平衡策略的選擇決定過程
24.4 編譯器和運行時系統(tǒng)
24.5 實驗結果
24.6 小結
24.7 參考文獻
第25章 異構系統(tǒng)上的映射與調度
25.1 引言
25.2 映射與調度
25.3 任務粒度與劃分的問題
25.4 靜態(tài)調度和動態(tài)調度
25.5 負載平衡問題
25.6 小結
25.7 參考文獻
第四部分 典型的集群系統(tǒng)
第26章 Beowulf
26.1 Beowulf探源
26.2 系統(tǒng)體系結構的進化過程
26.3 軟件開發(fā)
26.4 下一代Beowulf計算
26.5 21世紀的Beowulf
26.6 參考文獻
第27章 RWC PC集群Ⅱ以及SCore集群系統(tǒng)軟件
27.1 簡介
27.2 使用通用商品硬件構建結構緊湊的PC集群
27.3 基于Unix的SCore并行操作系統(tǒng)環(huán)境
27.4 性能評價
27.5 結論
27.6 參考文獻
第28章 COMPaS:一個基于Pentium Pro PC的SMP集群
28.1 COMPaS:一個基于Pentium Pro PC的SMP集群
28.2 使用PC構建集群
28.3 SMP集群的編程
28.4 實例分析--COMPaS系統(tǒng)的評測結果
28.5 PC SMP集群編程指南
28.6 小結
28.7 參考文獻
第29章 NanOS集群操作系統(tǒng)
29.1 簡介
29.2 系統(tǒng)結構
29.3 Nan0S
29.4 MCMM
29.5 HIDRA
29.6 小結
29.7 參考文獻
第30章 基于BSP的可適應并行處理
30.1 簡介
30.2 Bulk同步并行模型
30.3 非專用集群上的并行計算
30.4 Bulk同步并行模型中的可適應并行性
30.5 可適應Bulk同步并行性的編程環(huán)境
30.6 A-BSP在并行計算中的應用
30.7 A-BSP在非專用工作站集群的應用
30.8 結論
30.9 參考文獻
第31章 MARS:一個可適應并行編程環(huán)境
31.1 動機與目標
31.2 相關工作
31.3 NOW可達到的能力
31.4 MARS方案
31.5 實驗結果
31.6 結論和進一步工作
31.7 參考文獻
第32章 自適應并行計算的Gardens方法
32.1 引言
32.2 相關工作
32.3 通信
32.4 自適應性和任務分派
32.5 性能結果
32.6 小結
32.7 參考文獻
第33章 ParPar系統(tǒng):一種軟件MPP
33.1 引言
33.2 ParPar系統(tǒng)
33.3 系統(tǒng)配置和控制
33.4 作業(yè)控制
33.5 調度
33.6 并行I/O
33.7 項目狀況
33.8 參考文獻
第34章 Pitt并行計算機
34.1 引言
34.2 操作系統(tǒng)
34.3 拉普拉斯問題
34.4 拉普拉斯程序的技術描述
34.5 拉普拉斯操作系統(tǒng)的用戶描述
34.6 線性聯(lián)立方程組
34.7 一個應用程序實例
34.8 小結
34.9 參考文獻
第35章 RS/6000 SP系統(tǒng):可擴展并行集群系統(tǒng)
35.1 雙重特性
35.2 SP系統(tǒng)的體系結構
35.3 SP系統(tǒng)結構
35.4 結束語
35.5 參考文獻
第36章 可擴展和高可用的集群Web服務器
36.1 引言
36.2 Web服務器和動態(tài)內容
36.3 細粒度負載平衡
36.4 共享文件系統(tǒng)和可擴展I/O
36.5 Web上的可擴展數(shù)據(jù)庫訪問
36.6 高可用性
36.7 結論
36.8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