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改變歷史普及讀物匱乏的情況,一些史學工作者和出版社已做出了一些嘗試。由葛劍雄及復旦大學一批中青年歷史學家撰寫的《千秋興亡》近日已由長春出版社推出。葛劍雄先生介紹說,我們當然應該特別重視對歷史發(fā)展總體性和規(guī)律性的研究,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忽視具體的、一般性的歷史經驗,因為如果我們不重視這一類經驗,我們的追求就未必能取得預期的結果。而且,對個人和一個部門來說,這類經驗更具實用性和啟發(fā)性,更易形成自己的智慧,更易轉化為自己的財富。本著這樣的目的撰寫的這套書,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例如在史實之后加上根據現代科學所做的分析及結論。像寫“嬴政的早年身世與其個性形成的關系”時,在介紹了《秦始皇本紀》里對于秦始皇的描述之后,接著寫了郭沫若從生理學和心理學角度所做的分析:秦始皇有生理上的缺陷,所以幼時受人輕視;這又致使他的精神發(fā)展向殘忍的一路。文末又加以總結:現代社會心理學認為,人的自我實現感,往往離不開家庭、社會的影響和制約。嬴政親政后的表現和所采取的統治方式,有必要聯系他早年的身世加以分析。這種寫法就很適合現代人的閱讀口味,而且對古人的分析也更深入具體,給讀者的印象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