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口令是我國民間文學中一種獨特的語言藝術形式。它有意地將若干雙聲、疊韻詞匯或發(fā)音相近、相同、容易混淆的字組合在一起,形成一種讀起來很繞口但又妙趣橫生的語言藝術。這種語言藝術,有著獨特的功能,它能鍛煉人的口才,提高人的語言表達能力,矯正發(fā)音部位,培養(yǎng)大腦反映事物的敏捷性,有益于人們智力的發(fā)展,特別對于兒童的啟蒙與語言鍛煉大有裨益。孩子們從牙牙學語開始,沒有一個對繞口令這種口頭文學陌生的,誰都能唱誦上幾段,比比看誰說得準確,說得流利,在歡笑游樂中自然而然學會了說話。另外,演員、播音員、話務員以及從事演講活動、公關活動的人員,也都把繞口令作為業(yè)務的基本功之一,訓練“嘴上功夫”。說繞口令時,要求念得快,念慢了就失掉訓練口齒的作用和藝術趣味,所以它又叫“急口令”。同時,因為繞口令拗口,也被稱為“拗口令”。讀起來拗口,本是文學語言的大忌,但在繞口令中卻成了最大的優(yōu)點。正因為它拗口以及具有短小精悍、節(jié)奏感強、想象豐富等藝術特色,才使繞口令產生了特殊的藝術效果,因而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成為文藝百花園中永不凋謝的一朵小花。本書集古今繞口令之大成,是一部內容豐富、資料較齊備的繞口令匯總。所選作品,既注重其實用性,可供閱讀欣賞;又注重其科學價值,可供有關學科研究參考。特別在當前全民推廣普通話、外國人學講中國話的熱潮中,更具實用價值。我國著名民俗學家鐘敬文教授特為此書作序,并強調要加強對這門語言藝術的重視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