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緒論 1
1.1 Linux概述 2
1.1.1 Linux的誕生 2
1.1.2 Linux在中國 2
1.1.3 技術特點 3
1.1.4 主要功能 4
1.2 Linux版本 5
1.2.1 核心版本 5
1.2.2 發(fā)行版本 6
1.3 Linux資源 9
1.3.1 新聞組 9
1.3.2 網站 10
第2章 系統(tǒng)安裝 11
2.1 安裝前的準備 12
2.1.1 確定安裝目標 12
2.1.2 選擇發(fā)行版本 12
2.1.3 確定系統(tǒng)環(huán)境 13
2.2 硬盤分區(qū) 16
2.2.1 基本概念 16
2.2.2 分區(qū)類型 17
2.2.3 分區(qū)程序 17
2.2.4 設備文件和分區(qū) 18
2.2.5 Linux分區(qū) 19
2.3 第一安裝階段 19
2.3.1 啟動安裝程序 19
2.3.2 開始安裝 19
2.3.3 第一階段的安裝 20
2.4 第二階段安裝 23
2.5 安裝后配置系統(tǒng) 35
2.5.1 TurboPkg 35
2.5.2 TurboNetCfg/TurboPPPCfg 36
2.5.3 TurboPNPCfg 36
2.5.4 TurboServer 37
2.5.5 TurboXCfg 37
2.5.6 TurboWMCfg 37
2.5.7 TurboSoundCfg 37
2.5.8 PrintTool 37
2.9 rpm的使用 39
第3章 使用基礎 43
3.1 啟動與關閉 44
3.1.1 LILO 44
3.1.2 啟動過程 44
3.1.3 登錄 45
3.1.4 注銷與關機 45
3.2 shell 46
3.2.1 什么是shell 46
3.2.2 shell的種類 47
3.3 bash 47
3.3.1 命令補齊 48
3.3.2 通配符 48
3.3.3 命令歷史和記錄 49
3.3.4 命令別名 50
3.3.5 重定向和管道 51
3.3.6 提示符 53
3.3.7 作業(yè)控制 54
3.3.8 命令和變量概要 54
3.4 在線幫助 55
3.5 vi文字編輯器 57
3.5.1 基本概念 57
3.5.2 基本編輯指令 57
3.5.3 其它指令 58
第4章 用戶管理 61
4.1 用戶種類與屬性 62
4.1.1 用戶種類 62
4.1.2 用戶屬性 62
4.2 用戶管理 64
4.2.1 創(chuàng)建新用戶 64
4.2.2 刪除用戶 65
4.2.3 更改用戶屬性 65
4.3 組的管理 67
4.3.1 組的屬性 67
4.3.2 創(chuàng)建組 68
4.3.3 刪除組 68
4.4 磁盤空間限額 69
4.4.1 啟用磁盤限額功能 69
4.4.2 建立限額文件 69
4.4.3 設置用戶限額 70
4.4.4 設置組限額 71
4.4.5 設置軟限額的期限 71
4.4.6 查詢限額 72
第5章 文件目錄操作 73
5.1 Linux的文件系統(tǒng) 74
5.1.1 發(fā)殿過程 74
5.1.2 虛擬文件系統(tǒng) 74
5.1.3 EXT2文件系統(tǒng) 75
5.1.4 文件系統(tǒng)布局 76
5.2 目錄管理 79
5.3 文件閱讀 87
5.4 文件管理 92
5.5 文件查找與內容檢索 96
5.6 mtools程序包 101
第6章 文件系統(tǒng)管理 103
6.1 基本命令 104
6.2 安裝新硬盤 108
6.3 備份、壓縮和解壓縮 110
第7章 系統(tǒng)管理 119
7.1 用戶監(jiān)視 120
7.1.1 查詢登錄用戶詳細情況 120
7.1.2 查詢登錄用戶簡要情況 121
7.1.3 改變用戶身份 122
7.1.4 查詢用戶信息 122
7.1.5 .plan、.project和.forware 123
7.2 進程管理 123
7.2.1 查詢進程的CPU使用情況 123
7.2.2 查詢進程狀態(tài) 126
7.2.3 終止指定進程 128
7.2.4 發(fā)跡進程的優(yōu)先級 129
7.3 用戶通信 130
7.3.1 打開和關閉消息 130
7.3.2 廣播消息 131
7.3.3 向指定用戶發(fā)送消息 132
7.3.4 雙向通道 133
7.3.5 登錄消息 134
7.4 其它系統(tǒng)管理命令 135
7.4.1 清理緩沖區(qū)劃 135
7.4.2 設置系統(tǒng)日期 135
7.4.3 查詢系統(tǒng)信息 137
7.4.4 查詢內存使用情況 137
7.4.5 查詢系統(tǒng)負荷 138
第8章 網絡基礎 139
8.1 Linux 網絡服務 140
8.1.1 信息服務 140
8.1.2 網絡服務 141
8.2 TCP/IP基礎 142
8.2.1 TCP/IP簡史 142
8.2.2 開放系統(tǒng)互聯參考模型 143
8.2.3 TCP/IP協議簇結構 145
8.2.4 IP地址 146
8.3 Linux 網絡子系統(tǒng) 148
8.3.1 Linux 網絡層結構 148
8.3.2 BSD套接字 149
8.3.3 INET套接字 150
8.3.4 其它 150
8.4 網絡配置文件 151
8.5 網絡配置基本方法 158
8.5.1 ifconfig命令 159
8.5.2 netconf實用程序 161
8.6 基本網絡操作命令 164
8.6.1 ping命令 164
8.6.2 telnet命令 167
8.6.3 ftp命令 170
8.6.4 netstat命令 174
第9章 域名服務器 177
9.1 關于域名服務器 178
9.1.1 DNS的結構 178
9.1.2 DNS的功能 179
9.1.3 DNS的工作過程 179
9.1.4 DNS的的種類 180
9.1.5 域名和IP地址的申請 181
9.1.6 Linux的DNS 181
9.2 域名服務器的安裝 183
9.3 緩存服務器 184
9.3.1 配置 184
9.3.2 資源記錄 188
9.3.3 測試 190
9.3.4 進一步的工作 191
9.4 一個簡單的DNS 191
9.4.1 反向解析 191
9.4.2 正向解析 193
9.5 一個真正的DNS 195
9.6 域名服務器的管理 200
第10章 Samba服務器 201
10.1 關于Samba 服務器 202
10.1.1 Samba 簡介 202
10.1.2 Windows網絡 202
10.1.3 Samba 的組成 203
10.1.4 Samba 的安裝 203
10.2 Samba 的啟動 204
10.3 Samba 的配置 206
10.4 Windows的設置 217
第11章 Web服務器 221
11.1 關于Web服務器 222
11.1.1 Web簡介 222
11.1.2 Linux常用的Web服務器 222
11.1.3 Apache Web服務器 223
11.2 Apache的安裝和運行 223
11.2.1 編譯和安裝 223
11.2.2 運行 226
11.3 Apache的配置 228
11.3.1 配置文件 228
11.3.2 httpd.conf文件 229
11.3.3 srm.conf文件 238
11.3.4 access.conf文件 247
11.4 虛擬主機 251
11.4.1 DNS的配置 252
11.4.2 虛擬主機的配置 252
11.5 php3 254
11.5.1 Apache與php3 254
11.5.2 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 255
11.6 安全控制 260
11.6.1 基于IP和域名的安全控制 260
11.6.2 基于用戶的安全控制 261
11.6.3 基于安全套接字層的安全控制 262
11.7 其它問題 265
11.7.1 Apache代理 265
11.7.2 服務器狀態(tài) 267
11.7.3 服務器日志 270
第12章 郵件服務器 271
12.1 關于郵件服務器 272
12.1.1 郵件服務器簡介 272
12.1.2 Linux常用的郵件服務器 273
12.1.3 sendmail郵件服務器 274
12.2 sendmail的安裝和運行 275
12.2.1 編譯和安裝 275
12.2.2 運行 276
12.2.3 測試 279
12.3 sendmail的配置 280
12.3.1 配置工具 280
12.3.2 sendmail.cf文件 284
12.3.3 別名 285
12.3.4 其它配置技巧 287
12.4 POP/IMAP郵件服務器 288
第13章 數據庫服務器 289
13.1 概述 290
13.1.1 DBMS的種類 290
13.1.2 PostgreSQL的簡介 292
13.1.3 PostgreSQL的特點 292
13.2 安裝 293
13.2.1 獲取軟件 293
13.2.2 安裝 294
13.2.3 初始化 295
13.2.4 啟動 295
13.2.5 測試 296
13.3 使用基礎 296
13.3.1 主要命令 296
13.3.2 psql使用簡介 297
13.4 Web應用 301
13.5 ODBC連接 303
第14章 其它服務器 307
14.1 匿名FTP服務器 308
14.1.1 匿名FTP服務器 308
14.1.2 wu-ftp服務器的安裝和啟動 309
14.1.3 wu-ftp服務器的配置 310
14.1.4 wu-ftp服務器的管理 313
14.1.5 wu-ftp相關程序 313
14.2 代理服務器 314
14.2.1 Squid的層 314
14.2.2 Squid的安裝 315
14.2.3 Squid的配置 315
14.2.4 客房端的配置 316
第15章 網絡安全 319
15.1 網絡安全簡介 320
15.1.1 美國準則 320
15.1.2 我國準則 321
15.1.3 安全認識誤區(qū) 321
15.1.4 安全的兩個方面 322
15.1.5 安全策略 323
15.2 口令的安全性 323
15.2.1 好的口令 323
15.2.2 影子口令 324
15.2.3 口令的有效期 325
15.2.4 單用戶模式的口令問題 325
15.2.5 一次性口令系統(tǒng) 326
15.3 網絡安全性 326
15.3.1 過濾路由器 326
15.3.2 防火墻 327
15.3.3 入侵檢測技術 329
15.3.4 最小服務原則 329
15.4 數據安全性 332
15.4.1 加密算法 333
15.4.2 加密強度 334
15.4.3 Linux下的加密軟件 335
15.5 病毒問題 335
15.6 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 335
15.6.1 拒絕服務攻擊 336
15.6.2 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 336
15.6.3 DdoS的特點 336
15.6.4 DdoS的防范 337
第16章 核心升級 339
16.1 關于核心編譯 340
16.1.1 編譯目的 340
16.1.2 準備工作 340
16.1.3 編譯步驟 342
16.2 配置核心 343
16.2.1 配置內容 343
16.2.2 配置過程 344
16.3 核心編譯和啟用 353
16.3.1 編譯 353
16.3.2 啟用 354
16.3.3 利用補丁升級 35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