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是丹麥19世紀著名童話作家,世界文學童話創(chuàng)始人。他生于歐登塞城一個貧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學校讀過書,當過學徒工。受父親和民間口頭文學影響,他自幼酷愛文學。11歲時父親病逝,母親改嫁。為追求藝術,他14歲時只身來到首都哥本哈根。經過8年奮斗,終于在詩劇《阿爾芙索爾》的劇作中嶄露才華。因此,被皇家藝術劇院送進斯拉格爾塞文法學校和赫爾辛歐學校免費就讀。歷時5年。1828年,升入哥爾哈根大學。畢業(yè)后始終無工作,主要靠稿費維持生活。1838年獲得作家獎金——國家每年撥給他200元非公職津貼。 安徒生終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病逝于朋友——商人麥爾喬家中。 安徒生文學生涯始于1822年。早期主要撰寫詩歌和劇本。進入大學后,創(chuàng)作日趨成熟。曾發(fā)表游記和歌舞喜劇,出版詩集和詩劇。1833年出版長篇小說《即興詩人》,為他贏得國際聲譽,是他成人文學的代表作。 “為了爭取未來的一代”,安徒生決定給孩子寫童話,出版了《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此后數年,每年圣誕節(jié)都出版一本這樣的童話集。其后又不斷發(fā)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癥才逐漸擱筆。近40年間,共計寫了童話168篇。 安徒生童話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即詩意的美和喜劇性的幽默。前者為主導風格,多體現在歌頌性的童話中,后者多體現在諷刺性的童話中。 安徒生一生中吃了多少苦頭呢?受過多少煉獄一般的磨煉呢?付出過多大的代價呢?他走過了一條什么樣的荊棘叢生的道路呢?在拼搏中產生的火花變成了哪些文學作品呢?他的童話為什么經久不衰、有著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呢?他為什么能一直穩(wěn)坐“童話之王”的寶座呢?他成大名后又是怎樣謙虛地對待自己的來之不易的名聲呢?……這等等問題,本書都用安徒生本身的生動事例作了回答。 親愛的讀者們:讓我們來一塊兒向安徒生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