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譯者序序前言
第1章 路由器硬件和軟件總覽
1
1.1 基本硬件組件
1
1.1.1 中央處理單元
1
1.1.2 閃存
1
1.1.3 只讀存儲器
2
1.1.4 隨機存儲器
2
1.1.5 非易失隨機存儲器
2
1.1.6 輸入/輸出端口以及特定媒體轉換器
2
1.1.7 端口構成和命令引用
2
1.1.8 交換模式
4
1.1.9 路由器初始化過程
5
1.2 基本軟件組件
8
1.2.1 操作系統(tǒng)鏡像
8
1.2.2 配置文件
8
1.2.3 數(shù)據(jù)流
9
1.3 路由器配置過程
10
1.3.1 關于電纜的考慮
10
1.3.2 控制臺訪問
10
1.4 關于setup的考慮
12
1.4.1 命令解釋器
14
1.4.2 用戶模式運行
15
1.4.3 特權模式運行
15
1.5 配置命令分類
16
1.5.1 全局配置命令
17
1.5.2 interface命令
18
1.5.3 line命令
19
1.5.4 router命令
20
1.5.5 縮寫命令
20
1.6 常規(guī)控制臺操作
21
1.6.1 主機名稱的分配
21
1.6.2 創(chuàng)建標志
22
1.6.3 日期/時間的設置
23
1.7 終端自定義
24
第2章 LAN和WAN尺度
29
2.1 LAN尺度
29
2.1.1 以太網
29
2.1.2 以太網幀
31
2.1.3 以太網SNAP幀
34
2.1.4 令牌環(huán)
35
2.2 WAN尺度
39
2.2.1 T1電路
39
2.2.2 串行封裝
41
2.2.3 優(yōu)先級輸出隊列
42
2.2.4 優(yōu)先級分配
43
第3章 獲取外部性能測試方法
47
3.1 檢查接口狀態(tài)
47
3.2 show interfaces命令
47
第4章 獲取內部性能測試方法
69
4.1 顯示存儲器信息
69
4.1.1 路由器存儲器總覽
70
4.1.2 存儲器映射
72
4.1.3 show memory命令的選項
73
4.1.4 使用show buffers命令來判定存儲器問題
78
4.2 路由器性能特性
85
4.2.1 ARP表格表目
85
4.2.2 TCP頭部壓縮
87
4.2.3 嘗試建立TCP連接的時間
88
4.2.4 交換模式
89
第5章 檢測. 糾錯及設計原理
95
5.1 Ping應用程序
95
5.1.1 概述
95
5.1.2 Windows平臺的ping程序
97
5.1.3 路由器ping操作
100
5.2 Traceroute應用程序
104
5.2.1 概述
105
5.2.2 Windows平臺的tracert程序
105
5.2.3 路由器trace命令
108
5.3 設計原理
111
第6章 隨時間觀察尺度
115
6.1 SNMP
115
6.1.1 組件
115
6.1.2 SNMP版本
116
6.1.3 MIB
116
6.1.4 Cisco系統(tǒng)私有MIB
121
6.2 使用MRTG
125
6.2.1 概述
125
6.2.2 注冊信息
126
6.2.3 使用MRTG的準備
126
6.2.4 程序的獲得
127
6.2.5 配置文件
130
附錄 SNMP管理信息數(shù)據(jù)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