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自然科學自然科學總論中國科學技術的西傳及其影響:1582-1793

中國科學技術的西傳及其影響:1582-1793

中國科學技術的西傳及其影響:1582-1793

定 價:¥12.80

作 者: 韓琦著
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東學西漸叢書
標 簽: 科學技術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202025598 出版時間: 1999-08-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0cm 頁數: 232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探討1582至1793年間中國傳統(tǒng)科學技術在歐洲的傳播及其在歐洲近代科學形成中所起的作用,主要從天文學、植物學、醫(yī)學和技術的傳播諸方面加以論述,并著重討論18世紀中國科學在法國的傳播;另一方面分析櫟人對中國科學的看法及其演變。本書依據了大量原始資料,除歐洲所藏的手稿、檔案外,引用的文獻主要有:1 來華耶穌會士的通信和著作。多根據筆者的第一手資料寫成,或是有關中國著作的翻譯,或是耶穌會士自己的研究。2 西方人著作、刊物中有關中國的記述,包括一些歐洲學者的研究著作。在綜合中西文獻的基礎上,嘗試從社會學角度加以考察,即內史與外史相結合,既研究科學的歷史發(fā)展,又闡述科學發(fā)展與社會、政治、經濟等因素的關系,把具體問題放到時代背景中去說明。韓琦:1963年12月11日生于遼寧沈陽。祖籍:浙江嵊縣1981年,畢業(yè)于浙江杭州第四中學1985年,畢業(yè)于浙江絲綢工學院機電系,工學學士1988年,畢業(yè)于中國科技大學(安徽合肥),理學碩士導師:杜石然、張秉倫。論文題目:對數在中國1991年,畢業(yè)于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北京),理學博士。導師:杜石然。論文題目《康熙時代傳入的西方數學及其對中國數學的影響》1994年評為副研究員,1999年被評為研究員,曾任中國近現代與世界科學史研究室主任,現為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科技大學教授,浙江大學兼職教授;國際東亞科學技術醫(yī)學史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副主席(1999-2002年);中國數學史學會理事;中國18世紀學會副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美國舊金山大學利瑪竇中西文化史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科技史料》編委、《法國漢學》編委。1999-2000年度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研究員(member)。曾應邀訪問美、日、法、英、徳、葡、意大利等國。發(fā)表學術論文(中、英、法、日文)四十余篇。1998年獲首屆"立青中國科學史青年學者杰出論文",1999年獲首屆"大象優(yōu)秀科技史論文獎"一等獎。1999-2001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天文學在歐洲"項目支持。國際學術研究、訪問1)1992年10月-1993年7月,受日本學術振興會(Japan Society for Promotion of Science,JSPS)贊助,在日本關西大學做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明清之際中西科學交流。2)1993年10月,德國柏林工業(yè)大學(Berlin Technische Universitaet )訪問學者。3)1995年3月至6月,英國倫敦大學(The Warburg Institute)Saxl Fellowship訪問學者,主要研究17、18世紀中英科學交流,特別是英國皇家學會和中國的科學關系。 4)1995年7月至12月,法國國家科研中心(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訪問學者,主要從事17、18世紀中法科學交流史的研究。5)1996年5月至7月,1996年12月13日至1997年1月10日,法國人文之家(Maison des Sciences de l'Homme) 訪問教授,在巴黎從事17、18世紀中、法科學交流之研究。6)1998年5月1日至9月12日,法國人文之家(Maison des Sciences de l'Homme) 訪問教授,從事17、18世紀中、法科學交流之研究。7)1999年7-8月,法國國立教育學研究所(Institut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Pédagogique)訪問教授,研究17、18世紀耶穌會士的科學教育。8)2000年1月3日-5月28日,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研究員(member)。9)2000年6月-10月2日,法國國家科研中心(Recherches en épistémologie et en histoire des sciences et des institutions scientifiques, REHSEIS, CNRS)訪問學者。10)2001年1月-6月,香港大學Croucher Fellowship。11)2002年1月-4月,德國Erlangen-Nurnberg大學訪問教授。研究方向中國科學史(中國數學史、天文學史、印刷史、科學社會史),中外科技關系史語 言精通英語、流利閱讀日

作者簡介

暫缺《中國科學技術的西傳及其影響:1582-1793》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歐洲科學界與耶穌會士在華的科學調查
第一節(jié) 16、17世紀歐洲人對中國科學的記述
一 門多薩《中華大帝國志》對中國科學的介紹
二 《利瑪竇中國札記》對中國科學的看法
第二節(jié) 法國皇家科學院與耶穌會士在華的科學活動
一 法國的異域科學考察計劃
二 國王數學家來華
三 皇家科學院的計劃
四 中國科學院:皇家科學院的附屬機構
第三節(jié) 法國耶穌會士的中國論著
一 《耶穌會士書信集》和杜赫德《中華帝國通志》
二 《中國論叢》對中國科學技術的介紹
三 馮秉正的《中國通史》和戈羅西的《論中國》
第四節(jié) 英國皇家學會和在華耶穌會士的科學交流
一 波義耳、海德和沈福宗:英國科學家與中國科學
二 皇家學會所藏在華耶穌會士的科學檔案
三 《哲學匯刊》中所刊載的有關中國的文章
第五節(jié) 萊布尼茲和白晉:《易經》和二進制
第二章 17、18世紀中國天文學在歐洲
第一節(jié) 歷史紀年和歐洲人對中國天文學的興趣
第二節(jié) 歐洲人研究中國天文學史的開端
第三節(jié) 宋君榮對中國天文學史的研究及其貢獻
一 生平和著作
二 研究中國天文學史的背景
三 對黃赤交角變化的看法
第四節(jié) 法國學者對天象記錄的收集和利用
一 德利勒與中國天文學史手稿之收集
二 潘格雷對中國古代彗星觀測記錄的利用
第五節(jié) 伏樂泰、巴伊對中國天文學的看法
第三章 中國植物、醫(yī)學在歐洲的傳播
第四章 中國傳統(tǒng)工藝技術在歐洲的傳播
第五章 17、18世紀歐洲人中國科學觀之演變
附錄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