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斷:座談會發(fā)言選刊經濟民主與經濟自由編者按冷戰(zhàn)結束后的世界,是一個各種思潮相互激蕩的世界。西方學術界也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動向。在這一背景下的當代中國,正處在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的時期,也難免受到這些動向的影響。但是西方學者出于“求新”的癖好提出的種種概念,在當下中國的語言脈絡中的意義卻未必匹配。因此首要的問題是如何澄清語義,分析預設,求得真正的對話。為此《公共論叢》編委會與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共同召開了“經濟民主與經濟自由”學術研討會。這里選刊會議的部分發(fā)言,爰供關心這一問題的讀者參考。和薩繆爾遜兩個階段,變成了今天這個樣子,它的基本假設始終沒有變,始終是“理性人”假設,盡管經濟學理性主義運動今天正經歷著它自己的危機。當我們討論“經濟民主”與“經濟自由”時,我們不可避免地要涉及經濟學領域以外的題目,尤其是涉及政治哲學或道德哲學的題目。所以,在我們的“對話”中,為了理解對方,為了澄清雙方的立場,有必要回顧一下經濟學自古典時代就始終貫穿著的三個本預設。這些預設,有的是顯然可見的,有的則長期被遮蔽在經濟學的“新古典”發(fā)展過程中,只是在當代的制度經濟學里才充分地顯現(xiàn)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