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無線通信的多址接入方式
1. 1 概論
1. 2 多址接入種類
1. 3 典型接入方式的圖形描述
1. 3. l FDMA
l. 3. 2 FD/TDMA
1. 3. 3 FD/CDMA
1. 3. 4 FD/TD/CDMA
1. 3. 5 TD/SDMA
2 面向未來的需要和傳輸能力
2. 1 系統(tǒng)和業(yè)務的發(fā)展
2. 2 先進業(yè)務的傳輸要求
3 移動通信的基礎和發(fā)展
3. 1 實現(xiàn)移動通信的基本要素
3. 1. l 基本技術
3. 1. 2 基本功能
3. 2 無線通信的歷史
3. 2. l 無線通信的自然性
3. 2. 2 現(xiàn)代無線通信的起源
3. 2. 3 民用移動通信的發(fā)展
3. 3 蜂窩. 無線和個人通信系統(tǒng)的發(fā)展
3. 4 第一代蜂窩移動通信系統(tǒng)--模擬蜂窩移動通信系統(tǒng)
3. 5 第二代蜂窩移動通信系統(tǒng)--數(shù)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tǒng)
3. 6 第三代蜂窩移動通信系統(tǒng)--傳輸速率達2Mbps的寬帶系統(tǒng)
3. 6. l 第二代數(shù)字移動通信系統(tǒng)未實現(xiàn)的目標
3. 6. 2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tǒng)需要實現(xiàn)的基本目標
3. 6. 3 標準的制定
3. 7 面向未來的發(fā)展
3. 8 非蜂窩移動通信系統(tǒng)
3. 8. l 專用移動無線電
3. 8. 2 衛(wèi)星移動系統(tǒng)
3. 8. 3 國際移動衛(wèi)星. 低軌道衛(wèi)星. 中軌道衛(wèi)星的頻率劃分
3. 8. 4 數(shù)字PCS
3. 9 國家和國際標準的重要性
4. 發(fā)展中的移動通信技術
4. 1 高速率移動通信系統(tǒng)
4. 2 無線通信和有線通信的性能比較
4. 3 移動通信的多層次立體結構
4. 3. 1 MWAN
4. 3. 2 MLAN
4. 4 未來先進移動通信系統(tǒng)
4. 4. l 與網絡無關的接入能力
4. 4. 2 與終端無關的控制能力
4. 4. 3 傳輸優(yōu)化
4. 4. 4 加強應用和新應用項目的研究
4. 4. 5 應用編程界面
4. 5 利用有限的頻率資源提高通信系統(tǒng)的容量
4. 5. l 更小的蜂窩提高容量
4. 5. 2 密集頻率重用提高容量
4. 5. 3 多波束智能天線提高容量
4. 5. 4 分層蜂窩結構
4. 6 軟件無線電
5 無線局域網
5. 1 概述
5. 1. l 干擾和可靠性
5. 1. 2 頻率配置
5. 1. 3 用戶安全
5. 1. 4 移動性
5. 1. 5 信息安全
5. 1. 6 MLAN系統(tǒng)
5. 2 無線異步傳輸模式
5. 3 IEEE 802. 11標準
5. 4 HIPERLAN標準
5. 5 Adhoc模式
5. 5. l 路由方案
5. 5. 2 兩類方案(模式)的異同
5. 6 多目標多信道分布式系統(tǒng)
5. 7 本地多點分布式系統(tǒng)
6.紅外線無通信
6. 1 概述
6. 2 紅外線通信系統(tǒng)的優(yōu)點和不足
6. 3 紅外線系統(tǒng)連接的分類
6. 4 紅外線技術的光電器件
6. 5 平行板光濾波器
6. 6 光聚焦體
6. 7 紅外線傳輸信道
6. 8 系統(tǒng)和網絡設計
7 無線因特網技術
7. 1 背景
7. 2 無線IP的結構
7. 3 工作原理
7. 4 無線電技術
7. 4. 1 全IP方式
7. 4. 2 部分IP傳輸
8 移動電話與用戶健康
8. 1 與電磁波相關的健康問題
8. 2 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一個充滿了各種電磁波的空間
8. 3 一些有關健康問題的報道
8. 4 到底是皮球還是面團
8. 5 移動電話的電磁波結構
8. 6 人的頭部會吸收多少電磁波能量
8. 7 需要采取防護措施嗎
8. 8 人體電磁波照射的國家標準及相關解釋
8. 9 移動電話的發(fā)射場真的有害嗎
8. 10 使用移動電話可能上癮
8. 11 健康保護的幾點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