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社會生活的各種活動中,都要掌握適度的原則。通常所說的“掌握火候”、“劃清界限”、“矯枉過正”、“過猶不及”、“欲速則不達”等等講的都是這種“火候”和“分寸”的問題。如果不掌握分寸,不在乎分寸,企圖跨越它所匡定的界限,只想“急于求成”、“立竿見影”,除了拔苗助長,事與愿違、多栽幾個跟頭之外,不會有別的更好結果?!胺执纭倍终l也逃不過,任何追求成功、謀求立世的人都不敢小覷它。今人如此,古人亦無不如此。元朝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3折:“橫死眼,不識好人,招禍口,不知分寸?!薄秲号⑿蹅鳌返?回:“你我向來相憐相愛,相敬如賓。就說閨房之中甚于畫眉,也要有個分寸?!辈菝鳌冻孙L破浪》第四章也寫道:“他似乎是怕分她的心,很注意講話分寸?!薄都t樓夢》第21回:“姐妹們和氣,也有個分寸,也沒得個黑家白日鬧的。”可見,這些“分寸”講的都是為人處世、說話辦事必須掌握的尺度。但這個“尺度”,這個“分寸”究竟在哪兒?答案并不像問題的提出那么簡單,有的分寸在說話的多少上、詳略上、言辭間、語調里;有的分寸在辦事的輕重上、緩急上、大小上、情緒上;有的分寸在交往的生疏上、遠近上、深淺上、禮儀上、感情厚薄上;也有的分寸在處世的態(tài)度上、觀念上、思想上等等,不一而足。本套叢書正是對這些分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逐一的分析與解悟,從理論上和實踐上進行了雙重推演與論證。相信讀者朋友一定能通過本套叢書很好地感悟和把握到為人處世的各種分寸,并從這些分寸中找到通向人生成功的基本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