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盾余譚》(外三種),包括《摩盾余譚》、《建郡松政被匪克復紀略》、《拙齊蔣夫子請兵日記》和《盾鼻隨聞錄》,是太平天國史料中內容較為豐富的資料。這些資料,主要記載了太平天國農民運動時期太平煙浴血奮戰(zhàn)、頑固斗爭的歷史。雖然太產天國運動最終在清政府和中外反動勢力的共鎮(zhèn)壓下失敗,但是它們沉重地打擊了清政府的統(tǒng)治,暴露出清政府的腐敗和落后,由此推動推動著歷史車輪的前發(fā)展,推動眘社會的進步。要了解《摩盾余譚》的內容,首先要從當時的局勢背景分析入手。太平天國農民運動自清咸豐元年(一八五一)廣東金田起義后一路北上,于咸豐三年攻占南京,改稱天京,定為都城,建立了與清政府對峙的農民政權。后來由于太平天國領導集團的分裂,在清政府與中外反動勢力鎮(zhèn)壓下,于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天京淪陷,太平天國農民運動宣告失敗。雖然太平天國起義已經失敗,但太平天國余部仍在抗爭,這時主要有南北兩支,其中南方一支主力是蘇浙與皖南的太平軍將士,以侍王李世賢、康王汪海洋為主要力量,聊合廣東天地會軍(即花旗)在江西、福建、廣東三省邊界作戰(zhàn)?!赌Χ苡嘧T》就是專門記載該支太平軍在上述地方活動的情形。李世賢、汪海洋于同治三年六月轉戰(zhàn)至福建,九月功克福建的汀州、漳州等府縣,并建立了根據地。四年五月清車在常捷軍(中法混合軍,又稱花勇)的洋槍洋炮配合下進攻漳州,太平軍又發(fā)生了內訌,汪殺害了李世賢,引軍進入江西,并突然占占了廣東的嘉興州城(今梅縣)。清政府極為恐慌,派閩浙總督左宗棠統(tǒng)率各路兵馬,調兵遣將,采取層層包圍、步步為營的策略,把太平軍圍困起來。汪海洋在戰(zhàn)斗中中彈受傷而死,余部在向嘉應東 黃沙嶂方向突圍時,被清軍于同治五年二月鎮(zhèn)壓下去。太平軍起事于粵西,終結于粵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