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基本源于中國,而自有發(fā)展。作為文化之一的篆刻藝術,同樣受到中國篆刻藝術的影響,但經過日本人民和篆刻家數(shù)百年來不斷的努力吸收、消化,而能自成風貌,并具有較濃厚的民族風格。中國傳人日本最早的篆刻作品,當推1784年2月23日在日本福岡縣博多灣志賀島發(fā)現(xiàn)的金印“漢委奴國王”。這是漢光武帝中元二年(57)賜給日本倭奴國使者的印綬(現(xiàn)存福岡縣博物館)。稍后,三國魏明帝景初三年(239),魏帝又授與倭邪馬臺國女王“親魏倭王”金?。ㄒ姟段簳寥藗鳌罚逄茣r候,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到中國,全面吸收漢唐文化。現(xiàn)留存日本持統(tǒng)天皇六年(692)后的官用文書上,有當時的官私印鈐本。從印文與形式大小來看,都極似我國隋唐時期的官私印,如“天皇御璽”、“大政官印”等高級官員之印,多為小篆;諸司、諸國印,多與六朝碑志和篆額近似;郡、倉印多為楷書。民間私印除楷書外,亦多唐宋時押署的“花押書”和齊梁流行的“雜體書”印。宋元時期.日本禪宗興隆,除日本留學僧外,尚有不少中國僧人赴日講經傳道,有的長久留住日本,他們?yōu)槔^承中國交吡傳統(tǒng),興起日本的書法篆刻藝術,有著啟導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