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聲的存在一直是一個中國文學的異數。提起梁曉聲,我們就會聯想到“知青小說”。如今,那個年代已經遠遠地離開了我們,梁曉聲的小說還有張力嗎?梁曉聲作品可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知青小說”,表現一代知識青年在那場荒謬的歷史運動中所顯示出的理想追求和人格精神,熱情謳歌了在動亂年代和艱苦環(huán)境中的英雄主義精神。他的另一類作品則相對平實,作品取材于城鎮(zhèn)、農村、學院、家庭等領域的生活,表現了他開拓生活視野的意向,體現出鮮明的紀實風格。本書中有一個饒有興味的段落,寫他和一個愛好文學的女青年談話。這是一個八十年代的場景,這個女青年生活優(yōu)裕,高談闊論,卻對于平民百姓有一種本能的蔑視,以至于在不相識中嘲笑了敘述者“我”的父親和兒子。而敘述者“我”則言詞激烈地駁斥了這個女青年。其理由正是我所指明的上述兩個方面。梁曉聲的小說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段落。在這樣的段落中,作為和底層在一起的作家,梁曉聲一面已經超越了被損害的底層的原有局限,獲得了更加有力的位置,享有了一個作家的發(fā)言權和影響力;另一面卻又和底層的被損害者同舟一命,擁有共同的感情和認同。這一特定的位置決定了梁曉聲寫作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