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對資本主義社會中人們藉以創(chuàng)造了其大眾文化的文本和場所所作分析的輯錄,并有一篇理論性的引言。本書與另一本《理解大眾文化》同時出版,該書所關注的理論性和政治性的拓展,而非分析性的。那么,本書的行文就是從文本闡釋到理論,而《理解大眾文化》則是從理論到文本的闡釋。我們被各種文化制品——商品區(qū)步行街,流行音樂,以及各種形式的電視節(jié)目——包圍著,這一現(xiàn)象下面隱藏著多種意義以及多種運用方式,而這些是文化制品的設計者們事前沒有意料到的。在《解讀大眾文化》這本書中,一位在大眾文化領域有相當影響力的學者,約翰·菲斯克通過分析這些大眾“文本”,揭示了它們外在與內含的(兩者常常是對立的)意義與益處,以及大眾文化表現(xiàn)出的政治與社會動力。菲斯克教授對這些文化現(xiàn)象的解讀使其內部諸多矛盾沖煅越發(fā)鮮明:麥當娜也許被宣傳為男孩玩具,但年輕女孩感到受她影響,有能力玩弄男孩;芝加哥的西爾斯大廈也許極大地表達了資本主義者的統(tǒng)治,但它也能使人翱翔于城市之上。每一個例子中,正是后一種情況讓菲期克感興趣,因為他就是從那兒探尋大眾文化的;那也是民眾獲取工業(yè)資本主義所提供的消費品之處,并將這些消費品變成他們自己的有創(chuàng)造性的,甚至帶有顛覆性的價值。《解讀大眾文化》的定位是《理解大眾文化》的姊妹篇,它揭穿了大眾無意識地消費一切產品的謬論。菲斯克的才智與其敏銳的洞察力為我們提供了一幅真正民主的大眾文化的圖景,它尊重大眾的力量和意識,是他們創(chuàng)造了大眾文化。約翰·菲斯克是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的傳播藝術教授,他還曾經在澳大利亞與英國從事教學工作。他共參與過5本書的寫作工作,或獨立創(chuàng)作,或與人合作,包括《解讀電視》、《電視文化》,以有大量涉及大量大眾文化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