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中國少數民族俗文學》,比較過去一些介紹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的著作,論述范圍相對闊大,既包括重新梳理的少數民族民間文學這一部分純屬大眾集體創(chuàng)作的口頭作品,也收入了少數民族鄉(xiāng)土戲?。ㄈ鐜煿珣?、傣戲、儺戲、藏戲等)和少數民族俚俗曲藝(如子弟書、好來寶等)這部分由各族下層文化人執(zhí)筆創(chuàng)作出來后在群眾中傳播開來的文藝作品。至于由少數民族作者創(chuàng)作的章回小說、白話小說中的俗文學作品,由于對其學術界定標準尚有細微歧見,故暫且未予收入。《中國少數民族俗文學》的編寫者,多是長期堅持從事相關領域研究的學人,各自通過長期的發(fā)掘、搜尋、整理工作,對所分工編寫的篇章,提供了豐富、翔實、新穎、準確的基礎資料——這些資料,有的還來自編寫者自己深入民間取獲的第一手材料,具有彌補和修正以往諸種類似書籍資料不足或有失確切的效用。它的問世,將能較好地體現我國少數民族俗文學整理、研究者在20世紀最后階段所占有的資料概貌。這部著作的撰寫體例,也跟以往某些著作不大一樣。已有的少數民族民間文學概況、概論類的著作,采用以“神話”、“史詩”、“歌謠”、“傳說”、“故事”、“敘事詩”等體裁劃分的方式展開,而《中國少數民族俗文學》則多以“韻文體”、“散文體”及“韻散雜用體”等更大的范疇來區(qū)分作品的性質。這樣。不但比較符合俗文學的客觀現實存在規(guī)律,也將有利于繼續(xù)在此基礎上開展民族文學文體學的探討。期待著有更多的學術工作者,介入少數民族俗文學的研究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