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辭典共收錄3800多個詞條,分為:出版工作法規(guī)與規(guī)范、編輯一般、編輯工程、裝幀設計、校對與印刷、出版與發(fā)行、編排規(guī)范及期刊評估、編輯工作現代化、中國科技編輯史、編輯人物、編輯著作、編輯教育及研究機構與刊物、量與單位等13個部分。另有附錄7種,即:圖書雜志開本及其幅面尺寸;外文字母正斜體及大小寫表示方法;標點符號用法;字體字號表;世界7種文字簡介;常見非法定計量單位與法寶計量單位對照表;國內出版科技圖書的出版社簡介。釋文和附錄所參考引用的資料,除個別詞條外,一般截止2000年6月。詞條編寫以簡明為原則,以習見常用者為主。如有一詞數名或一詞數譯者,酌采用其中比較恰當或約定俗成者為正條,其他則作為參見條列出。參見條大多無釋文。詞條均按類分別排列,各門類的交叉詞條,一般由一個門類給出釋義,其他門類只收詞目或給出不同的釋義,并注明“參見×頁×部分中的同名辭條”。凡一詞多義的,均用1 2 3 ……分項列出。釋文中前有*符號者,表示該詞在本辭典中另列專條解釋,以便讀者參閱。政策法規(guī)部分的詞條,大多選自政策法規(guī)文件,由于有些文件原文較長,編寫時限于字數、囿于水平,難免有疏漏和不準確之處。編輯現代化部分的詞條以簡明實用為原則,部分編輯軟件雖名不見經傳,但因其實實用性,也作為專條列出。編輯史中涉及的科技著作,除少部分為現代出版外,大多為古代科技著作。為了反映編輯史的全貌,將含有科技內容的、在我國古代編輯史上影響較大的類書和叢書及其他著作也在本辭典中作為專條列出。編輯人物以古代、近代為主,大多選自1932年以前出生的編入,并嚴格按出生年月的先后排序;外國人名均采用較為通行的譯法。編輯著作分類排列,并嚴格按出版時間的先后排序。量與單位部分的詞條基本上按GB 3101,GB 3101,GB 3102.1-13中排列的順序收錄,同一類及同一學科中均出現的量,在本辭典中只收錄一次。分類詞目表嚴格按正文的類別和次序排列,因考慮查閱方便,故所分類別和排列順序不一定十分合理。書末附有《詞目筆畫索引》,以便于讀者直接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