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簡介 1
第2章 CDMA概述 4
2.1 概念 4
2.2 特點 4
2.2.1 容量 5
2.2.2 功率控制 6
2.2.3 軟切換 6
2.2.4 話音激活 6
第3章 頻譜指配 8
3.1 頻譜指配與信道編號 8
3.2 信道可用性 9
3.3 優(yōu)選信道 10
3.4 系統(tǒng)內頻率規(guī)劃 11
3.5 系統(tǒng)間頻率規(guī)劃 11
第4章 導頻分配 14
4.1 導頻信道模型 14
4.2 移動臺呼叫處理 16
4.3 PILOT-INC與相位偏置的重用 16
4.3.1 導頻分割及PILOT-INC的下界 17
4.3.2 導頻復用 20
4.3.3 PILOT-INC的上界 23
4.4 相位分配過程 24
第5章 移動臺接入和尋呼 26
5.1 移動臺接入協(xié)議 26
5.2 接入請求嘗試的平均持續(xù)時延(average persistence delay) 31
5.3 接入信道容量 34
5.3.1 接入信道仿真模型 35
5.3.2 接入信道仿真結果 36
5.3.3 接入信道容量分析 37
5.4 尋呼信道容量 40
5.4.1 尋呼信道特性 41
5.4.2 假設 43
5.4.3 尋呼信道容量 44
5.4.1 綜述 50
第6章 切換 52
6.1 硬切換 52
6.2 軟切換和更軟切換 53
6.2.1 定義 53
6.2.2 過程 53
6.2.3 比較 54
6.2.4 性能 55
6.2.5 參數 61
6.3 載波間的切換 64
6.3.1 孤立小塊區(qū)域系統(tǒng)(pocketed system) 64
6.2 非連貫性區(qū)域的系統(tǒng)(disjoint system) 66
第7章 鏈路預算 69
7.1 反向鏈路預算的推導 69
7.1.1 基站天線輸入端所需的功率 69
7.1.2 衰落余量(fading margin) 71
7.1.3 軟切換增益(handoff gain) 75
7.1.4 容許的最大空中路徑損耗 76
7.2 前向鏈路 77
第8章 容量 81
8.1 反向鏈路容量 81
8.2 前向鏈路容量 86
第9章 覆蓋 88
9.1 反向鏈路覆蓋區(qū)域 88
9.2 前向鏈路覆蓋區(qū)域 90
9.3 導頻信道覆蓋概率的推導 102
第10章 業(yè)務分析 105
10.1 分析 105
10.1.1 兩扇區(qū)情況 106
10.1.2 三扇區(qū)情況 107
10.1.3 K扇區(qū)情況 108
10.2 數值結果 108
第11章 天線 111
11.1 天線參數 111
11.2 天線系統(tǒng)和干擾. 小區(qū)覆蓋 112
11.2.1 方向天線和扇化增益 112
11.2.2 天線高度. 增益和覆蓋區(qū) 113
11.2.3 天線下傾以減少干擾 114
11.3 分集天線系統(tǒng) 115
11.3.1 空間分集天線 116
11.3.2 極化分集天線 116
11.3.3 極化分集和空間分集的比較 118
11.4 多個射頻站點同置時的天線隔離原則 118
11.4.1 介紹 118
11.4.2 互干擾計算的數學模型 119
11.4.3 天線隔離標準和安全的天線隔離 121
11.4.4 兩個同置射頻站的天線間隔 123
11.4.5 多個同置射頻站間的互干擾 123
11.4.6 站測量 125
附錄A RF設計流程 128
A.1 目的 128
A.2 流程概述 128
A.3 預設計(preliminary design)階段 128
A.3.1 步驟1:項目計劃和需求評估 130
A.3.2 步驟2:數據準備 130
A.3.3 步驟3:區(qū)域勘察 130
A.3.4 步驟4:地理形態(tài)定義, 移動測試和修正 131
A.3.5 步驟5:驗證覆蓋范圍預測所用輸入參數 131
A.3.6 步驟6:容量規(guī)劃 132
A.3.7 步驟7:(循環(huán))工程設計 132
A.3.8 步驟8:確定搜索圈(search rings) 133
A.3.9 步驟9:預設計(preliminary design)驗證 133
A.4 最終設計(Final Design)階段 133
A.4.1 步驟1:選擇候選基站 133
A.4.2 步驟2:候選基站覆蓋范圍的初步評估 135
A.4.3 步驟3:候選站址的移動測試 135
A.4.4 步驟4:移動測試數據分析 135
A.4.5 步驟5:更新覆蓋范圍預測所需參數 136
A.4.6 步驟6:容量規(guī)劃和業(yè)務量分析 136
A.4.7 步驟7:RF候選站址選擇以及草案準備 136
A.4.8 步驟8:創(chuàng)建小區(qū)設備列表數據 138
A.4.9 步驟9:PN規(guī)劃 138
A.4.10 步驟10:生成覆蓋范圍預測曲線 138
附錄B 射頻優(yōu)化過程概述 139
B.1 小區(qū)分組測試 139
B.1.1 頻譜監(jiān)測 139
B.1.2 基本的呼叫處理測試 140
B.1.3 空載導頻測量 140
B.1.4 加載覆蓋范圍測試 140
B.2 系統(tǒng)范圍的優(yōu)化 141
附錄C 使用CE4進行RF覆蓋預測 142
C.1 蜂窩工程軟件工具CE4概述 142
C.1.1 工具輸入參數和腳本配置 142
C.1.2 基站放置和參數設定 142
C.2 CE4演示版本的功能特點 143
C.2.1 信號強度分析 143
C.2.2 CDMA分析 143
C.3 系統(tǒng)要求及安裝 144
C.4 CE4演示版的局限性 144
C.5 使用CE4軟件包工作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