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一個19歲的佳木斯中學生來到了烏蘇里江畔的859農場,當上了知青,一干就是十年.如今他已半百,身患類風濕殘疾臥床。靠頑強的毅力寫就此書。此書以其親身經歷敘述了他的十年知青生涯,展現了這一代人去北大荒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歷史。他們所體現出來的犧牲與獻身精神正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頑強不屈的傳統(tǒng)。書中刻畫了一群優(yōu)秀知青的形象,主人公極像保爾·柯察金。此書文筆流暢,敘述自然優(yōu)美,對北大荒的山川景致及風光民俗有獨特描寫。我們對于前途與生命的價值,有著自己的理解與追求,昔日的磨難沒有談忘,也沒有磨去我們的理想之光,即使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仍然閃爍著光芒。不論別人如何評說,但我們青春悔,因為我們畢竟把自己整整十年的青春,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奉獻給了北大荒和那里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