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反映初中校園生活的長篇小說。圍繞著女生楚凌男、梁契、袁曉慧,男生杜亦欣、許令才、彭靚等的學習、生活、友誼,講述社會轉型期間尖子校尖子班尖子學生的故事,刻畫了當代中學生班斕復雜的心態(tài)及鮮明獨特的個性。片斷:杜亦欣對文學似有獨到的感悟力,每次都令吳老師耳目一新;許令才整天金庸、古老不離口,座位里常有刀光劍影的封皮閃現(xiàn)。不過很少聽任課老師反映在課堂上看。于是吳老師便佯作不知,反正不影響成績的愛好,她都很少干涉,不愿動用教師的威嚴去勾起學生們逆反的心理。她采媽的是一種大禹治水的方式。楚凌男的語文很好,可是她似乎十分反感書本中有關“主義”、“階級”的字眼,不喜歡扣帽子式的歸納。回答問題的時候從不去背也從不套用。有一回課堂上談到關于骨氣的問題,吳老師舉朱自清拒食外國糧食而寧可餓死;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比如不用別人幫助而堅決自立更生。同學們各抒已見,發(fā)言非常踴躍。他們靈活的思維和奔放的熱情令吳老師大為滿意。楚凌男遲遲沒有舉手,好像有什么疑惑。果然被叫到名字時,她提出了一個問題:“外國人拿了我們那么多東西,吃他們的糧食還不應該嗎?再說,吃了敵人的糧食活下去,不是可以更好地對付他們嗎?如果光講這種骨氣,那么為什么現(xiàn)在還要辦像我爸那樣的中外合資企業(yè)呢?”吳老師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難道再去解釋一下外企對補充國力的好處嗎?或是告訴她應付考試你必須近按書本上回答?可是不管怎么說,班級接連發(fā)生打架事件,這跟她的一味寬容、放松有直接的關系。有必要緊一下了,短期內還要把紀律問題擺在第一位。班委會該應運而生了,這種利用學生自治的老方法還要重新實行。當下,吳老師設計了一整套班委工作規(guī)劃。上至班長、下至小組長、科代表,全都責任鮮明。主要實施班長集權,總體監(jiān)督,以便教師及時掌握情況。措施在班級里一公布,全體震動。吳老師一反常態(tài),再也不是一副笑瞇瞇和顏悅色的態(tài)度,好像變了個人似的,使大家有一種平靜的壓力,平靜讓人透不過氣來。以前對班主任,同學們有一種尊敬,但決不掩飾自己的活潑。而今更多的畏懼和心里沒底,也就不敢輕舉妄動了。連上數(shù)學課的紀律也大有起色。吳老師的第一步初見成效,可是眼下最重要的問題是選出班長這個關鍵性人物。其實她的心中早已有了目標,“選”不過是想征求一下同學們的意見。另外吳老師的心中還有一點點的顧慮。周末下午,吳老師準備組織全班進行班委會的大選。勝敗只此一舉了。許令才加緊在男生中活動,想最后折騰一下子。但他心里有一種預感,成功的希望非常渺茫。這阻力主要還是來自于杜亦欣本人。許令才初步的打算是事先和男生們串通一氣,無記名投票時全寫杜亦欣的名字,到時假生米煮成熟飯,有吳老師做主,大哥這個班長就當定了??墒撬鰤粢矝]想到,杜亦欣竟“道高一丈”地先下手為強,利用午休時間召集男生們開了個會。他反復強調,下午的選舉誰提他的名字,就開除“無形陣線”。還最后補充了一點,讓大家最好選楚凌男當班長。大部分都答應了,只有一小部分人不大情愿。許令才還不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