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出昆倉之墟,九曲注入海。早年,這條混濁的巨龍在沖出邙嶺峽谷后,面對眼前墓然一片的遼闊平原,它肆無忌憚地奔突、翻滾,留下了漫長蒼涼的足跡……鯀奉堯命治水,采用筑堤方法,九年不成,被舜斬于羽山。禹承父任,采用疏導辦法,把天下分為九州,分而治之,終于成功。于是,禹被封為夏伯,封地夏邑。禹死后,其子啟在此“大享諸侯”,建立華夏第一個奴隸制王朝。春秋時,鄭莊公于夏邑建城,為鄭國別都,叫做杰。戰(zhàn)國時,韓國在此建都,叫陽翟。這陽翟,雖然不是通都大邑,地理位置卻相當優(yōu)越。它瀕臨淮水支流穎水,地勢平坦,水陸交通都很方便。向西可到秦國都城咸陽,東進可趨齊國都城臨淄,北上則是魏國都城大梁和趙國都城邯鄲。陽翟盛產鈞瓷。鈞是制作陶器用的轉輪,遠在新石器時代,華夏先祖就發(fā)明了這種先進的制陶工具。用鈞制陶,使器形具有對稱、平衡、比例勻和、曲線優(yōu)美。因此后人將鈞引申為“扭轉乾坤”,尊稱長者為“鈞座”?!凹矣悬S金百鎰,不如鈞瓷一片?!睉?zhàn)國時,溢光流彩的鈞瓷廣為達官貴族和宮廷收藏,成為世間珍罕之物。于是各國商人紛至沓來,陽翟大賈云集。這一天,這塊“黃帝之故墟,巢父、許由隱居之地”,一個男嬰呱呱落地,由濮陽來陽翟經商的父親將他起名為呂不韋。若干年后,陽翟城里,人們常??吹揭焕弦簧僭绯鐾須w,有時多日不見,回來時肩扛擔挑,全都是異國他鄉(xiāng)的奇貨特產,漸漸地積累起千金家財,雖說算不得富甲天下,卻也是陽翟一帶遠近有名的殷實人家。呂不韋深受其父影響,他完全繼承了其父的精明、狡詐和貪得無厭,所不同的是他更富于冒險精神和賭徒心理,一旦看準一樁買賣,他會整日整夜地謀劃,然后便義無反顧地去付諸實施,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哪怕花再大本錢也毫不猶豫。說來也怪,經呂不韋籌劃的事情,十有八九都會成功,很少有過失算。漸漸地,父親也對他刮目相看,遇到一些決定不了的事情,做老子的反而要向兒子討教。眼看呂氏家業(yè)興旺,生意昌隆,呂父喜不自勝。在呂不韋滿18歲的第二天,呂父把他帶到位于陽翟境內的三峰山上的陶器作坊“鈞臺”,向他講述了當年夏啟在這里舉行“大事諸侯”的故事。禹生前,仍然實行“禪讓”,選中伯益。禹死后,伯益眼見諸侯都朝見啟,就躲入箕山隱居。啟即位擔心諸侯不服,就仿效其父召開涂山大會的辦法,召集天下諸侯,設宴于鈞臺。果然,有旭氏反對啟繼父位,結果被啟殺掉。從此開始了“父傳子,家天下”的制度。站在鈞臺上,呂不韋仿佛看見了那場規(guī)模宏大的空前盛會:每位諸侯席前擺著5個筐、5個高腿盆和5個大銅鼎,里面盛滿豐盛的美味佳肴。當樂隊奏起據說是夏啟從天庭上偷下來的樂章《九辯》后,諸侯們和唱著《九歌》,男女夏民們隨樂曲起舞……接著,青銅樽、玉雕盞、角制觴在300個參加者手中交觸成一片。從呂父充滿欣羨和向往的言語中,呂不韋深知,父親想以鈞臺之游,鼓勵他子承父業(yè).光宗耀祖。回首起伏山嶺,放眼縱橫河流,他決心從這個老祖宗的搖籃里走出,走向世界……物轉星移,時光如梭,呂不韋跑遍了中原各國,咸陽、大梁、邯鄲等通都大邑到處留下了他的足跡。不過呂不韋情有獨鐘的地方只有趙國都城邯鄲。在呂不韋的眼里,邯鄲是一個發(fā)財致富的好地方。當時邯鄲已有數十萬人口,人文薈萃,百業(yè)興旺,四方商賈云集、交通暢達,東可到齊都臨淄,西可達三晉腹地,北去有幽燕,南下通大梁、是黃河以北最大的商業(yè)和手工業(yè)中心。呂小韋最崇拜邯鄲大商人郭縱。這郭縱靠著冶鐵和販賣鐵器。奇跡般地成為邯鄲首富,今呂不韋欽羨不已。邯鄲城還有一大吸引人的特色,就是遍布歌樓舞館、茶坊酒肆,再加上美麗多情的邯鄲女子,對遠客行商更有著不可抗拒的誘惑。每次到邯鄲,呂不韋總是希望多呆一段時間。他有時真想告別走東闖西的生涯,就在邯鄲城里做個富佬算了。碰上趙國和別國打仗,或者秋雨連綿,河水泛濫。他們就不得不在邯鄲呆上數月甚至半年。目不韋此時就可稱心如意,到城里各處盡情游冶狎笑,放浪形骸。不過呂不韋做夢也沒有想到,他日后竟然從這里開始,成就了一番驚天動地,千古留名的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