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斷:就這樣,我在當年升學考試的23個志愿上,全部填寫了“師范”,并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第一志愿的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心理專業(yè)。從此為自己的教育生涯拉開了序幕。五年的大學生活,由于被北京師范大學的“師范教育”所熏陶,使我越來越堅定自己的專業(yè)思想。1965年大學畢業(yè),我被分配到北京市中小學去當老師。13年的中小學教育工作,我熱愛自己的事業(yè),從來沒有一天動搖過。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教師受沖擊時期,我也沒有對自己的工作產生過畏懼的情緒。在“十年動亂”的“天天讀”時期,我主要背一條“語錄”:“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直到80年代,我?guī)缀趺磕瓿霭嬉槐緯斘沂盏綐訒鴷r,在扉頁上寫的還是:“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這成了我畢生的座右銘,并且用自己的行為、熱血、智慧和力量實踐著這一座右銘。1978年9月我歸隊回母校重操心理學舊業(yè),可是我并沒有離開與我結下深緣的中小學校。按照恩師朱智賢教授的教導,從1978年至今,我一直在深入中小學教育第一線,研究著學生的心理與教師的素質問題??v觀國內外教育家走過的道路,有三個共同點:一是熟悉本國的(甚至是外國的)教育史;二是了解當前教育的需要;三是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長期來,我一直摸索著走這樣一條路,于是我的實驗班從少到多,從一個擴展到3000多個,遍布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qū)。我熱愛中小學教師,也比較熟悉中小學教師;對中小學教師的特點與工作我也曾做過長期而系統(tǒng)的觀察與研究,積累了一些資料。對比一些諸如《教育漫話》、《和教師的談話》、《給教師的建議》等從國外翻譯來的通俗讀本,覺得自己的資料尚有一些特色,于是自己想把這些資料匯總起來,與中小學教師共同探討一下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探索一下我們的教育對象——學生,以及我們教師自己,以便使我們更加忠誠咱們共同的教育事業(yè),成為專家型的教師。這就是寫作本書的緣起。這本小冊子是我用“心”寫就的,我愿把它獻給廣大的中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