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中國海洋社會經濟史的背景中對明清閩東南港市進行歷史學的探究。并結合人類學視野提出相關分析。作者從海陸人互動及國家與社會互動的角度來考察諸歷史因素對閩東南港市之影響,提出論證了明清閩東南港市人文形貌既是海陸人文互動整合的產物,也是國家與社會互動的產物。明清閩東南海洋生計模式的發(fā)展與海洋人文的生成轉換,構成了閩東南港市演化的內在依據,而國家與社會以及它們與世界體系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塑造了閩東南港市的時枯時榮。明清時期閩東南與其它地區(qū)的海洋人文互動是以港市為基地展開的雙向海洋貿易與交流。港市海洋貿易與港市航運造船業(yè)構成了港市海洋經濟活動的基末內容,三與港市海洋經濟活動的海商、漁民、舟師等構成具有組織特性的海洋社會,在海陸人文互動整合過程申,閩東南港市社會形成了既崇商尚賈又懷戀鄉(xiāng)土、陸海兼具的雙重人文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