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子上寫日記和在電腦上寫日記,方法一樣嗎?如果在互聯網上發(fā)表私人日記又會怎樣呢?在本書中,作者試圖通過調查解答問題,盡量多做發(fā)現,使大家聽到各種聲音。本書前言在本子上寫日記和在電腦上寫日記,方法一樣嗎?若在網上發(fā)表日記又會怎么樣呢?這兩個不同的問題既引發(fā)了人們強烈的興趣,也帶來了同樣的疑問:我們的“自我”,我們的內心世界,不正是通過表達和交流而形成的嗎?通過以下兩個調查我試圖解答這個問題。1998年,我向所有用電腦寫日記的作者發(fā)出一則征稿啟事,收到了66封回信。書中有我對此所做的分析以及其中27封回信。1999年10月4日到11月4日,我為了查找所有用法語發(fā)表網絡日記的人,上了一個月的網,找到了約100位作者。下來后,我自己也寫日記,記下這次調查,并把網絡日記作者對自己的寫作實踐所作的評論作為我收集的第二部分資料。之后的半年里(直到2000年5月),我一邊繼續(xù)調查,一邊思索。起初,我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某種偏見:個人愛好(喜歡電腦勝于日記本)和成見(網上怎么能袒露心扉呢?)。有時我很前衛(wèi),有時又十分守舊。最終,我只希望表明問題的復雜性。我盡量多作分析,使大家聽到各種聲音,請你們來閱讀,來傾聽,必要時請你們來取舍。至于評斷,難道有這個必要嗎?這本書,包括兩部分調查,提供了“近似學”的各種實例。人們也許會提出疑問:“自我”在電腦上或在網上難道不會變成“虛擬”的嗎?回答是:難道“自我”從來不是虛擬的嗎?只是方式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