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緒論
1. 1 圖像信號
1. 2 數字圖像信號處理
1. 2. 1 數字信號處理技術
1. 2. 2 數字圖像信號的處理技術
1. 3 圖像系統(tǒng)的構成
1. 3. 1 圖像系統(tǒng)的線性模型
1. 3. 2 圖像處理系統(tǒng)
1. 3. 3 圖像通信系統(tǒng)
1. 4 圖像質量的評價
1. 4. 1 入眼視覺特性
1. 4. 2 圖像質量的評價方法
1. 5 圖像處理與通信的發(fā)展
2 數字圖像基礎
2. 1 圖像信號的數字化
2. 1. 1 圖像信號的頻譜
2. 1. 2 取樣和二維取樣定理
2. 1. 3 量化和編碼
2. 2 數字視頻信號和ITU-R BT. 601標準
2. 2. 1 視頻信號的數字化
2. 2. 2 ITU-R BT. 601數字視頻標準
2. 3 圖像設備和器件
2. 3. 1 模擬信號源
2. 3. 2 數字信號源和圖像信號采集
2. 3. 3 圖像信號顯示
2. 3. 4 數字視頻和模擬視頻的轉換
2. 4 高速DSP
2. 4. 1 圖像數據對DSP的要求
2. 4. 2 高速DSP的常用結構
2. 4. 3 新型高速DSP
2. 4. 4 高速DSP芯片的發(fā)展趨勢
3 圖像信號的正交變換
3. 1 離散傅立葉變換
3. 1. 1 一維離散傅立葉變換
3. 1. 2 二維離散傅立葉變換
3. 1. 3 離散傅立葉變換階性質
3. 2 離散K-L變換
3. 3 離散余弦變換
3. 3. 1 一維DCT
3. 3. 2 二維DCT
3. 4 數字圖像信號的正交基表示
3. 4. 1 變換核的一般表達式
3. 4. 2 變換的矩陣表達式
3. 4. 3 基本圖像和基本頻譜
3. 5 沃爾什和哈達瑪變換
3. 5. 1 離散沃爾什變換
3. 5. 2 離散哈達瑪變換
4 圖像增強
4. 1 灰度級修正
4. 1. 1 灰度變換法
4. 1. 2 直方圖修正法
4. 1. 3 直方圖規(guī)定化
4. 2 圖像的同態(tài)增晰
4. 3 圖像的平滑
4. 3. 1 鄰域平均
4. 3. 2 空間域低通濾波
4. 3. 3 頻率域低通濾波
4. 3. 4 多幅圖像平均
4. 3. 5 中值濾波
4. 4 圖像的銳化
4. 4. 1 微分法
4. 4. 2 拉普拉斯運算
4. 4. 3 高通濾波
4. 5 圖像的偽彩色處理
4. 5. 1 圖像的彩色表示
4. 5. 2 偽彩色處理
4. 6 圖像的幾何校正
4. 6. 1 空間幾何坐標變換
4. 6. 2 像素點灰度值的確定
5 圖像復原
5. 1 圖像降質的數學模型
5. 1. 1 連續(xù)圖像退化的數學模型
5. 1. 2 幾個典型的退化模型
5. 1. 3 離散圖像退化的數學模型
5. 1. 4 循環(huán)矩陣的對角化
5. 1. 5 對角化在降質模型中的應用
5. 2 無約束圖像復原
5. 2. 1 逆濾波
5. 2. 2 無約束圖像復原的病態(tài)性質
5. 2. 3 勻速直線運動引起的圖像模糊的復原
5. 3 有約束圖像復原
5. 3. 1 維納濾波
5. 3. 2 功率譜均衡復原
5. 3. 3 有約束最小平方復原
6 圖像重建
6. 1 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
6. 2 投影定理
6. 3 傅立葉投影重建
6. 4 卷積逆投影重建
6. 5 代數重建
6. 6 三維圖像重建的體繪制
6. 7 三維圖像重建的面繪制
7 圖像處理的數學形態(tài)學方法
7. 1 數學形態(tài)學的基本概念
7. 1. 1 基本集合定義
7. 1. 2 二值數學形態(tài)學的運算
7. 2 二值圖像的數學形態(tài)學變換
7. 2. 1 形態(tài)濾波
7. 2. 2 圖像的平滑處理
7. 2. 3 圖像的邊緣提取
7. 2. 4 區(qū)域填充
7. 2. 5 目標探測--擊中與否變換
7. 2. 6 細化
7. 2. 7 厚化
7. 3 灰度圖像的數學形態(tài)學
7. 3. 1 膨脹和腐蝕運算
7. 3. 2 開啟和閉合運算
8 數字圖像處理的應用
8. 1 概述
8. 2 WiT圖像處理系統(tǒng)
9 圖像的統(tǒng)計特性與壓縮編碼
9. 1 圖像的統(tǒng)計特性
9. 1. 1 圖像的自相關函數
9. 1. 2 圖像差值信號的統(tǒng)計特性
9. 1. 3 頻率域上的統(tǒng)計特性
9. 1. 4 圖像的信息炳
9. 1. 5 有限失真編碼
9. 1. 6 壓縮比
9. 2 統(tǒng)計編碼
9. 2. 1 哈夫曼(Huffman)編碼
9. 2. 2 香農(Shannon)編碼
9. 2. 3 算術編碼
9. 3 預測編碼和變換編碼
9. 3. 1 DPCM原理
9. 3. 2 最佳線性預測
9. 3. 3 變換編碼原理
9. 3. 4 離散余弦變換(DCT)的應用
9. 3. 5 變換方式及方塊尺寸的選擇
9. 4 量化
9. 4. 1 標量量化
9. 4. 2 矢量量化
9. 4. 3 量化壓縮機理
10 靜止圖像編碼
10. 1 方塊編碼(BTC)
10. 2 比特面編碼
10. 3 JPEG標準與JPEG2000
10. 3. 1 JPEG基本系統(tǒng)
10. 3. 2 JPEG2000標準
10. 4 二值圖像編碼方法簡介
10. 4. 1 二值圖像的方塊編碼
10. 4. 2 游程長度編碼RLG
10. 4. 3 JBIG標難
11 活動圖像編碼
11. 1 幀間預測編碼
11. 1. 1 幀間預測的依據
11. 1. 2 基本方法
11. 1. 3 幀內. 幀間的模式選擇
11. 2 運動估計與運動補償預測
11. 2. 1 運動補償幀間預測
11. 2. 2 基于塊的運動補償預測
11. 2. 3 運動估計算法
11. 3 混合編碼
11. 3. 1 混合編碼器結構
11. 3. 2 H. 261混合編碼方案
11. 3. 3 幀內. 幀間編碼模式
11. 4 有關國際標準簡介
11. 4. 1 H. 261建議
11. 4. 2 H. 263建議
11. 4. 3 MPEG-1標準
11. 4. 4 MPEG-2標準
11. 4. 5 MPEG-4標準
11. 5 傳輸差錯與處理
11. 5. 1 簡單傳輸模型
11. 5. 2 編碼系統(tǒng)中的抗誤碼措施
11. 5. 3 信道編碼
22 圖像編碼新方法
12. 1 小波變換與圖像編碼
12, 1. 1 連續(xù)小玻變換
12. 1. 2 離散小波變換
12. 1. 3 多分辨率分析
12. 1. 4 圖像的小波變換編碼
12. 2 模型基編碼
12. 2. 1 物體基編碼
12. 2. 2 語義基編碼
12. 3 分形圖像編碼
12. 3. 1 分形圖像壓縮編碼的基本思想
12. 3. 2 與其它編碼方法的關系
13 圖像的網絡傳輸
13. 1 通信網基礎
13. 1. 1 網絡的拓撲結構
13. 1. 2 信息交換
13. 1. 3 通信網的種類
13. 1. 4 信息傳輸方式
13. 2 通信網接口
13. 3 模擬基帶信號和模擬調制
13. 3. 1 噪聲影響
13. 3. 2 線性失真
13. 3. 3 非線性失真
13. 3. 4 清晰度和信號帶寬
13. 3. 5 殘留邊帶調幅
13. 4 數字基帶信號和數字調制
13. 4. 1 數字基帶信號
13. 4. 2 多相相移鍵控
13. 4. 3 多電平正交幅度鍵控
13. 4. 4 網格編碼調制
13. 4. 5 OFDM調制
13. 4. 6 VSB調制
14. 圖像通信的應用和發(fā)展
14. 1 會議電視系統(tǒng)
14. 2 可視電話系統(tǒng)
14. 3 數字電視體系和其它應用系統(tǒng)
14. 4 基于IP的H. 323系統(tǒng)
14. 5 圖像通信的展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