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以豐富翔實的資料、簡練明快的語言勾勒出一千多年來波蘭文學的發(fā)展概貌,比較全面地介紹了中世紀、文藝復興、巴洛克、啟蒙運動、浪漫主義、實證主義、青年波蘭、兩次世界大戰(zhàn)間和二戰(zhàn)后波蘭各個文學時期的文學特點、流派和重要的作家、作品;著重評介了象J.科哈諾夫斯基、I.克拉西茨基、A.密茨凱維奇、H.顯克維奇、W.萊蒙特、S.I.維特凱維奇、C.米沃什、J.伊瓦什凱維奇和W.席姆博爾斯卡等一批波蘭文學大師的創(chuàng)作特色及其代表作;闡明了波蘭文學在世界文學中的地位以及與拉丁文化、歐洲文學的淵源關系,同時也對涉及的諸多文學思潮、流派的特點作了扼要的說明;在闡述波蘭文學的發(fā)展過程中也相應介紹了各個文學時期的歷史背景和民族精神風貌。從本卷中讀者可以了解到產生過兩位世界文化名人和四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波蘭文學的一個清晰而較為完整的發(fā)展脈絡,還可了解到一千多年來波蘭歷史的重大變遷和波蘭民族的一些特性,以及一些有關文學流派的知識。本卷力圖照顧各層次讀者的需要,可供廣大文學青年、外國文學愛好者、大學生、研究生和文學研究家們參考。李金濤副教授參與了本書涉及20世紀早期荒誕派文學部分的工作;袁漢熔先生閱讀了全部書稿,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作者在此一并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