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是佛教的重要經典,此經前后六譯,各有異同,大和元年(八二七),楊*又排纂刪綴,取名為《新集金鋼般若波羅蜜經》,并自撰序,于大和四年奉定量上進,文宗李昂敕令集五義之書,將此經鐫刻上石,至大和六年春始告完成。王羲之的行書平和簡靜,遒麗天成,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酷愛,貞觀初年下詔出內府金帛,廣為征集王羲之真跡,其后唐代諸帝亦都好王字,于是集字刻石之風盛極一時,著名的有唐咸亨三年所刻的《懷仁集王右軍書三藏圣教序》、開元九年所刻的《唐興福寺碑》,而《金剛經》是繼此二刻的又一重要集王字石刻?!都豸酥畷饎偨洝吩淘陉兾魑靼才d唐寺,后寺毀石佚,故世傳佳拓極少,本冊為宋拓本,墨色如新,鋒棱宛在,比較完整地保持了王字的風貌,今影印出版,以饗廣大書法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