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書法/篆刻智永《真書千字文》

智永《真書千字文》

智永《真書千字文》

定 價:¥6.60

作 者: 智永書;金琤編著
出版社: 西泠印社
叢編項: 經(jīng)典法帖·臨摹與創(chuàng)作叢書
標 簽: 漢字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805175096 出版時間: 2001-01-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6cm 頁數(shù): 46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智永,名法極,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南朝陳與隋朝間的書法大家。他是被譽為“書圣”的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的后代,王羲之的第七代孫。因與兄孝賓舍家入道,為山陰永欣寺禪師,人稱“智永禪師”或“永禪師”。智永幼承家學,并跟蕭子云學習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祖法,曾住永欣寺樓上數(shù)十年,發(fā)誓“書不成,不下樓”。他學書非常勤奮,被他寫禿了的筆頭換下來,投入大竹簏之多。他將這些禿筆埋在地下,堆成墳,并親筆寫下“退筆?!比笞忠詾榧o念。書名大振后,向他求書者紛至沓來,日日門庭若市,竟將寺廟的門檻踏破,不得不用鐵皮將門檻包裹起來,故時人又有“鐵門檻”之稱。智永是王氏書法的嫡系傳人,他既能嚴守家法,虔誠地繼承王氏書法的傳統(tǒng),又能繼往開來,下傳虞世南、陸柬之等人,開啟了唐代書法的新風。他被公認為承上啟下的大書家,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歷代書家對他交口稱贊,宋米南宮稱他“秀潤圓勁,八面俱備”,蘇東坡評他“骨氣深穩(wěn),體兼眾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如觀陶彭澤詩,初若散緩不收,反復不已,乃識其奇趣?!泵鹘饪N《春雨雜述》謂:“自義、獻而下,世無善書者。惟智永能寤寐家法,書學中興,至唐而盛?!彼牟輹霉P凝練,結(jié)體嚴謹,應規(guī)入矩。筆畫肥勁,而氣韻生動??瑫綀A互參,骨力內(nèi)蘊,結(jié)構(gòu)茂密,體態(tài)閑雅,多存晉人法度。他對“永”字八法研究頗力。相傳自崔瑗、張芝、鐘繇、王羲之以后,智永“發(fā)其旨趣”,而傳授給唐代書家虞世南。根據(jù)北宋《宣和書譜》記載,當時宋內(nèi)府曾收藏智永的真跡二十三件,其中草書十三件,真書十件。這二十三件真跡中,《千字文》就占十五件之多,可見他很喜歡寫《千字文》。相傳他住在永欣寺樓上寫《千字文》極多,曾擇其尤好者八百本,分贈給浙東各名剎大寺。這些作品傳世后,海內(nèi)為之轟動,紛紛上門求購,能夠得其一者,往往價逾萬金。隋代至今一千三百余年,其間世變戰(zhàn)亂無計,因為他當時書寫得多,至今尚有墨跡本留傳于世。智永書《真書千字文》,早在唐代已隨歸化之僧、遣唐之使流傳到東鄰日本,對日本書道產(chǎn)生過不小的影響。傳世的智永《真書千字文》共有兩本。一為唐代傳入日本的墨跡本,一為保存于陜西省西安碑林的北宋董薛嗣昌石刻本。本書刊用的智永《真草千字文》就是從現(xiàn)藏于日本的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跡影印本中剪輯的。據(jù)記載,以《千字文》為內(nèi)容作書始于梁武帝時代。梁武帝酷好王羲之書法,搜集了不少王羲之書法,搜集了不少王羲之的書法真跡,命殷鐵石摹出不重復的一千個字,叫文學侍從周興嗣將它編成韻文,后來成了學子識字習書的課本。智永也曾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臨摹集王書《千字文》,努力學習王氏書法傳統(tǒng)前人對智永書《千字文》評價極高。如清代何紹基《東洲草堂金石跋》曾說:“智永《千文》,筆筆從空中落,從空中住,雖屋漏痕猶不足喻之?!鼻宕T班《鈍吟書要》則說:“今日刻本《黃庭》(王羲之小楷《黃庭經(jīng)》)多不是,但惜不見原本,字畫俯仰處甚遒,翻之多失,與永師《千文》看方得?!痹谶@里,馮班指出了學習智永書《千字文》的必要性。直到今天,王羲之的真跡猶如“龍騰”,一無所存,要想直接從王羲之的真跡中去探求他的書法妙諦已無可能?!饵S庭經(jīng)》一類名帖翻刻本離真跡太遠,全無王氏風骨神韻。因而,從克紹家學的智永書《千字文》中尋求王氏筆法不失為一條好途徑。

作者簡介

暫缺《智永《真書千字文》》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智永及《真書千字文》簡介
(一)智永其人其書
(二)《真書千字文》藝術特點
第二章 筆法歸類分析
(一)點和點的變化
(二)橫和橫的變化
(三)豎和豎的變化
(四)撇和撇的變化
(五)捺和捺的變化
(六)挑和挑的變化
(七)鉤和鉤的變化
(八)轉(zhuǎn)折和轉(zhuǎn)折的變化
第三章 偏旁部首歸類分析
(一)字頭的變化
(二)字底的變化
(三)左偏旁的變化
(四)右偏旁的變化
(五)覆載、框廓偏旁的變化
第四章 結(jié)構(gòu)歸類分析
(一)獨體字的變化
(二)合體字的變化
第五章 運筆特點分析
第六章 集字聯(lián)句創(chuàng)作欣賞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