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漚,1924年3月6日生,四川省仁壽縣人。1956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1956~1958年,任國務院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法文翻譯,1958年調到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任英文和法文翻譯,1964年到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任法文教員、副教授、教授至今。1989年,應法國國家科(EquipeJ-JRousseau,CNRS)組長讜基·拉米諾先生(T.L’Aminot)的邀請;參加該組的研究工作,為該組的成員之一,參與了拉米諾主編的《〈愛彌兒〉世界文獻》等書的編寫工作。1989年和1995年分別參加了法國蒙莫朗西第一次和第二次”國際盧梭學術研討會”,在會上宣讀的論文獲得與會人士的好評。主要的譯作和著作有:《愛彌兒》、《新愛洛伊絲》、《盧梭散文選》、《盧梭傳》、《評梁啟超的〈盧梭學案〉》、《法國散文精選》和《互助論》等。附盧梭簡介盧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1778),18世紀法國政治著述家、文學家和音樂家。盧梭于1712年6月28日生于日內瓦一個鐘表匠家庭。他出生后8天,母親因產后失調去世;10歲那年,其父因與一軍官發(fā)生斗毆,逃離日內瓦。幼小的盧梭從此成了孤兒。他從來沒有上過學,全靠自學成才。他那淵博的知識和敏銳的觀察力,是盧梭自己刻苦努力和豐富人生經歷的結果。他當過雕刻匠的學徒,當過流浪兒,當過富人家的仆役、跟班和家庭教師,幾乎社會各階層的生活他都經歷過。因此,他了解社會各階層的狀況,能洞察社會的積習和政治腐敗的原因,每有著述,都能表達廣大百姓的心聲,切中時弊,受到人民的歡迎。盧梭的主要著作有:《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新愛洛伊絲》、《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山中來信》、《論法國音樂的信》、《就戲劇問題致達朗貝爾的信》和自傳體小說《懺悔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