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華,1897年12月15日生于安徽慶市小南門方宅母親的家中,祖籍江蘇省常熟縣。原名宗之櫆。童年在南京模范小學讀書。1913年,到青島入德國人辦的青島大學部修習德文,秋天轉到上海同濟醫(yī)工學堂中學部,繼續(xù)修習德文,1916年夏卒業(yè)。秋升入同濟醫(yī)工學堂大學預科。1919年,“五四”運動時,參加“少年中國學會”,在上海編輯出版《少年中國》月刊。同年,經巴黎赴德國留學,在佛蘭府大學哲學系學習,第三學期轉到柏林大學學習美學及歷史哲學。1921年3月,《看了羅丹雕刻以后》發(fā)表于《少年中國》第2卷第9期。1923年12月,詩集《流云》由亞東圖書館出版。1925年12月,從德國歸來后,在南京東南大學哲學系任教。1935年7月,譯作歌德的《單純的自然描摹、式樣、風格》發(fā)表于《文學》第5卷第1號。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12月南京陷落,隨學校遷至重慶。1940年5月,《我所見到的“五四”時代的一方面》發(fā)表于《中蘇文藝》第6卷第3期。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返回南京繼續(xù)任教。1952年,到北京大學哲學系任美學史教授至今。論著有《中國書法里的美學思想》等。本書是《宗白華著譯精品選》系列叢書之一。這本美學文集共收錄有關美學的文章二十篇,包括:《美學寄語》、《近代技術的精神價值》、《談技術美學》、《我和藝術》、《略談藝術的“價值結構”》、《藝術與中國社會》、《中國藝術的寫實精神》、《常人欣賞文藝的形式》、《詩話的美學意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