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對父女在天堂門口即將分手時傾訴生命的真實故事。一個把一輩子都交給了部隊的老軍人在得知自己癌癥擴散后近乎絕望,但女兒無微不至的關愛使他重燃對生命的希望,他終于在死神面前坦然起來、堅強起來,與死神展開了殊死的搏斗。女兒為探知父親的內心世界,與他進行了一場關于生命的對話。兩代人的思想情感在激烈的碰撞中融通升華。父親也在真情溝通中完全開啟了心靈之門,向女兒傾吐了心里的秘密,并通過臨終日記反思一生,寫下了對生命的思考和遺憾。在失去“這個世界上最愛我、也是我最愛的人”之后,女兒最終決定把那些震撼人心的對話和經歷記錄下來,全書通過父親對生命的傾訴。揭示了老一輩人坎坷不平但有意義的人生命運,反映了他們生命歷程中的困惑,提出了耐人尋味刻骨銘心的人生忠告。全書行文凄婉動人,落筆之處,無不給人帶來深深的震撼。在生命的最后時刻為我們留下《死亡日記》的陸幼青已經離開我們兩年多了。但它所涉及的生命話題的意義日益為國人所認同。本書是《死亡日記》的姊妹篇。關于死亡的話題是沉重的、痛苦的,但是坦然面對死亡,正體現了對生命的尊重和珍惜,體現了崇高的人文關懷,這些用生命寫成的“日記”和“傾訴”,對于我們這個正在日益老齡化的社會而言,意義是相當重大的,讀者將從中體會到生命的價值,學會怎樣善待生命,學會怎樣關懷自己的親人,學會怎樣走出失去親人的陰影。出版界對生命話題的關注,因此也就具有社會學、心理學等多個方面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