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中國史中國當代史臺灣歷史文化淵源

臺灣歷史文化淵源

臺灣歷史文化淵源

定 價:¥38.00

作 者: 姚同發(fā)著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現/當代

ISBN: 9787801147974 出版時間: 2002-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0cm 頁數: 420頁 字數:  

內容簡介

  三、一個中國的當代詮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這是兩岸關系的基本面。關于一個中國,已有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和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聯合發(fā)表的白皮書(《一個中國原則與臺灣問題》,從事實、法理等層面作了全面的權威的闡述。這里僅就個人研究的心得,談一點認識。“中國”一詞的出現,已有3000年的歷史。根據于省吾先生在《釋中國》(《中華學術論集》,中華書局1981年版。)一文中的論證,“中國”一詞至遲出現在西周初年,目前所見到的最早的證據,是1963年在陜西寶雞賈村出土的一口“何尊”上的銘文:“余其宅茲中國,自之辟民?!币饧次乙呀洆兄袊?,自己統治了這些百姓。在《尚書》的《梓材》篇中,也有記載周成王追述往事的話:“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于先王?!眱上鄬φ眨芍谥芪渫鹾椭艹赏鯐r的確已經開始使用“中國”一詞了。以后這個詞逐漸使用開來,至明朝后期,甚至來中同的西方人也開始用中國或中華、中華帝國、中央帝國來稱中國,而不是稱明朝、清朝或大明、大清。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以后,中國才成為它的正式簡稱,成了國家的代名詞。關于中國的涵義,據筆者的理解,大致包括地理的、歷史的、文化的和民族的四個方面。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涵義也隨之有所變化。大約在三國時期,發(fā)生了從地理概念到地域政治或區(qū)域文化概念的一些變化;而“中國”這個概念正式成為一個國家政權的名稱或多民族國家發(fā)展的實際名號,則是近代史上的事情。P13

作者簡介

  姚同發(fā),1946年生于上海,祖籍廣東潮陽。1970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中文系。90年代初開始從事臺灣研究,歷任天津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所長,東北亞研究所副所長、《東北亞學刊》副主編等。出版《臺灣歷史文化淵源》等著作,曾四度赴臺作學術訪問。

圖書目錄

緒論.
一.“去中國化”的根本圖謀
二.兩岸關系的歷史見證
三.一個中國的當代詮釋
第一章地緣篇
一.地貌學:海島.大陸不可分立
二.地質學:臺灣地殼呈大陸性格
三.生物地理學:兩岸物種本為同源
四.“東山陸橋”:跨越海峽之通衢
五.“左鎮(zhèn)人”:大陸開發(fā)臺灣第一人
第二章物緣篇
一.長濱文化:“砍器傳統”由華南傳人
二.大坌坑文化:“有段石錛”的大陸源頭
三.圓山諸文化:陶器與中原交通的延伸
四.臺灣地面史跡之根由
五.臺灣十大物種之源流
第三章血緣篇
一.臺灣原住民族的源流
二.臺灣原住民的族源——“百越”
三.臺灣原住民的其他族源
四.漢民族的三波移民潮流
五.血統證明:由姓氏探源
六.血統證明:由族譜尋根
第四章史緣篇
一.祖國大陸對臺灣的早期發(fā)現與經略
二.歷代政府對臺灣行使管轄權的見證
三.統一版圖:臺灣建省與近代化建設
四.維護主權:兩岸共同抵御外國侵略
第五章語緣篇..
一.閩南話的形成與發(fā)展
二.閩南話在臺灣的傳播
三.閩南話:臺灣與福建的比較
四.客家話在臺灣的傳播
五.南島語系的語言來自古越語
第六章文緣篇
一.臺灣文學:承襲中原傳統
二.臺灣藝術:接續(xù)原鄉(xiāng)風韻
三.臺灣教育:移植大陸原版
第七章俗緣篇
一.生活習俗:兩岸同根而相承
二.生命禮俗:兩岸同種而相近
三.民風民俗:兩岸同文而相習
四.祭祀風俗:兩岸同祖而相襲
第八章神緣篇
一.臺灣民間信仰的由來與發(fā)展
二.移民與祖籍神明信仰(上)
三.移民與祖籍神明信仰(下)
四.媽祖信仰:由大陸移入臺灣
第九章商緣篇
一.古代:兩岸經貿關系的萌動
二.清代:兩岸經貿關系的興盛
三.當代:兩岸經貿關系的發(fā)展
第十章情緣篇
一.尋根之旅的文化底蘊
二.背祖叛宗的“文化臺獨”
三.臺灣定位的歷史心結
四.和平統一的世紀情結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