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個中國的當代詮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這是兩岸關系的基本面。關于一個中國,已有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和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聯合發(fā)表的白皮書(《一個中國原則與臺灣問題》,從事實、法理等層面作了全面的權威的闡述。這里僅就個人研究的心得,談一點認識。“中國”一詞的出現,已有3000年的歷史。根據于省吾先生在《釋中國》(《中華學術論集》,中華書局1981年版。)一文中的論證,“中國”一詞至遲出現在西周初年,目前所見到的最早的證據,是1963年在陜西寶雞賈村出土的一口“何尊”上的銘文:“余其宅茲中國,自之辟民?!币饧次乙呀洆兄袊?,自己統治了這些百姓。在《尚書》的《梓材》篇中,也有記載周成王追述往事的話:“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于先王?!眱上鄬φ眨芍谥芪渫鹾椭艹赏鯐r的確已經開始使用“中國”一詞了。以后這個詞逐漸使用開來,至明朝后期,甚至來中同的西方人也開始用中國或中華、中華帝國、中央帝國來稱中國,而不是稱明朝、清朝或大明、大清。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以后,中國才成為它的正式簡稱,成了國家的代名詞。關于中國的涵義,據筆者的理解,大致包括地理的、歷史的、文化的和民族的四個方面。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涵義也隨之有所變化。大約在三國時期,發(fā)生了從地理概念到地域政治或區(qū)域文化概念的一些變化;而“中國”這個概念正式成為一個國家政權的名稱或多民族國家發(fā)展的實際名號,則是近代史上的事情。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