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先生一生為文,以“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為其學術生涯之道德坐標。先生著作等身,遺澤后世,獨開史學研究之全新天地,其人格力量為后人所仰止。本書謹以先生執(zhí)教期間備課講義及其它零散史學原稿結集出版,為海內首次付印。遵先生生前愿望,全書采用繁體字豎排,人名、地名、書名均不加符號注明,一般采用通行字,保留少數異體字。本書是陳寅恪的一本講義與雜稿書集。書信集、讀書札記二集、讀書札記三集、講義及雜稿四種均為新輯。全書編輯體例如下:一、所收內容,已發(fā)表的均保持發(fā)表時的原貌。經作者修改過的論著,則采用最後的修改本。未刊稿主要依據作者手跡錄出。二、本集所收已刊、未刊著述均予校訂,凡體例不一或訛脫倒衍文字皆作改正。引文一般依現行點校本校核,如二十四史、資治通鑒等。尚無點校本行世的史籍史料,大多依通行本校核。少量作者批語、論述系針對原版本而來,則引文原貌酌情予以保留。以上改動均不出校記。三、凡已刊論文、序跋、書信等均附初次發(fā)表之刊物及時間,未刊文槁盡量注明寫作時間。四、根據作者生前愿望,全書采用繁體字發(fā)排。人名、地名、書名均不加符號注明。一般采用通行字,保留少數異體字。引文中凡為閱讀之便而補入被略去的內容時,補入文字加〔〕,凡屬作者說明性文字則加()。原稿不易辨識的文字以□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