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導言
第一章 晚清災情
一 頻率高
二 災區(qū)廣
三 危害重
1.人口死亡
2.物質財富的破壞
3.制約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
第二章 河政腐敗、戰(zhàn)爭與晚清災荒的頻發(fā)
一 河政腐敗
1.河務官員生活奢糜
2.普遍的貪污
3.畏縮、敷衍的官場習氣
二 戰(zhàn)爭頻仍
1.財政危機
2.社會生產遭到破壞,民眾生活困苦
3.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
4.鴉片的種植
第三章 晚清荒政及弊端
一 報災與核查
1.報災
2.核查
3.捏災與匿災
二 蠲緩錢糧
1.災蠲規(guī)劃
2.緩征
3.上蠲下征
三 賑濟
四 倉儲
1.常平倉
2.京通倉
3.民倉
4.倉儲有名無實
第四章 災荒對晚清政局的影響
一 災荒與晚清農民運動
1.災荒與太平天國運動
2.災荒與義和團運動
二 災荒與辛亥革命
三 災荒與外國勢入侵
1.傳教士借賑災傳教布道
2.列強趁災荒之機擴張在華勢力
第五章 晚清社會災荒觀
一 對災因的認識
1.“上天”降災思想仍在延續(xù)
2.對災荒發(fā)生的社會原因的深入認識
二 祈禳
1.祈雨
2.水神信仰
3.蝗蟲為神蟲說
三 防災、救災論
1.興水利說
2.植樹造林說
3.重農論
4.保險、儲蓄備荒論
5.改造社會論
6.社會救濟論
四 各政治派別災荒觀比較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