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補元氣的神草人參是人們熟悉的一種珍貴補品,有“神草”的美譽,還有“土精”、“人銜”、“皺面還丹”等別名。“人參年深,浸漸長減者,根如人形,有神,故謂之人參,神草?!比藚ⅰ吧S屬土,而補脾胃,生陰血,故有黃參、血參之名。得地之精靈,故有土精、地精之名”。加工有別性各異人參是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參的根。一般在栽培6至7年左右,在秋季莖葉將枯萎時采挖。人參生長的時間越長,它的藥力越大,功效越佳。人參主產在我國東北三省,有野生和人工培育之分,前者叫野山參,后者叫園參。野山參生長時間長,補力較大。人參根據其加工方法不同而有別:采集后直接洗凈曬干或烘干的稱為“生曬參”;經沸水浸燙后浸入糖汁中,再取出曬干的稱為“糖參”、“白參”效力較生曬參弱,但兩者皆性平,適用于氣陰不足者;人參蒸熟曬干或烘干的稱“紅參”,性偏溫,適用于氣弱陽虛者。另外,加工時取下的根須稱“參須”,有與人參根相似的藥理作用。人參補元氣、益脾肺、安神智人參味甘,微苦,性溫,歸入心、脾、肺經,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益氣生津、安神益智等功效。對于元氣虛衰、氣虛欲脫的危重病癥,人參是益氣固脫的首選要藥,它與附子同用,有回陽救逆之效。人參補肺健脾,可以用于肺氣不足所致的神疲乏力、氣短聲低、自汗脈虛和脾氣虛弱所致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癥。人參甘溫而不燥,可以補氣生津,適用于高熱病中身熱汗多、口渴脈虛等氣津兩傷癥。另外,配伍天花粉、生地等,能治療消渴癥。人參補益五臟之氣血,可以安神益智,用于治療心悸、失眠。人參具有多種藥物作用據現代藥理研究表明,人參含有多種人參皂角,還有人參酮、人參酸、配糖體、揮發(fā)油和人參寧等有效物質,以及各種糖類和氨基酸,還有維生素和礦物質等。人參有調節(jié)中樞神經系統(tǒng)功能活動的作用,對高級神經活動的興奮和抑制過程均有增強作用,尤以前者為主。人參能使心臟收縮力加強,作用特點與強心劑相似。實驗證明,人參能明顯延長大量失血性急性循環(huán)衰竭動物的生存時間,并具有抗休克作用。人參可以刺激造血器官,其中的糖類和多糖均可減輕輻射對造血系統(tǒng)的損害。人參能刺激內分泌,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tǒng)影響很大,還能促進人體的性腺機能。人參還有調節(jié)膽固醇代謝、促進蛋白質代謝、降低血糖并與胰島素有協同作用。服用人參可以改善睡眠、穩(wěn)定情緒、抗疲勞、提高機體免疫力,久服可增強人體新陳代謝,抗衰老,輕身延年。女貞子因守貞節(jié)之操而得名李時珍曾說女貞樹“此木凌冬青翠,有貞守之操,故以貞女狀之”。這也許是女貞樹得名的緣由。女貞子屬于木樨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女貞的成熟果實。它的分布遍及全國,主產于浙江、江蘇、湖南、福建、四川等地。女貞樹還有冬青、蠟樹的別名,但與現在俗稱的冬青樹同名而物異。女貞子也還有女貞實、冬青子、白蠟樹子等別稱。本品于冬季采收,蒸熟后曬干備用。女貞子藥性平和,補而不膩女貞子味甘、苦而性涼,藥性子和,有補肝腎之陰的功效。常配伍墨旱蓮,治療肝腎陰虛所致的頭昏目眩、視物模糊、腰膝酸軟、須發(fā)早白、遺精等癥;也可配伍丹皮、地黃、地骨皮等用于陰虛發(fā)熱之癥?!渡褶r本草經》中記載它的功效是“補中,安五臟,養(yǎng)精神,除百病,久服肥健,輕身不老”??傊?,其補肝腎之陰的作用雖不及熟地黃、萸肉及枸杞,但藥性平和,補而不膩,為清補平補之品。然其性質寒涼,如脾胃虛寒及陰虛者當慎用。女貞予具有強心、利尿、抑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據研究,女貞子含有齊墩果酸、乙酰齊墩果酸、烏索酸、a—甘露醇、多量葡萄糖等。其中齊墩果酸有強心、利尿作用;甘露醇有緩下作用。實驗證明,女貞子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等具有抑制作用。另外,它對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所致的白血球數減少有升高作用,能增強免疫力,促進健康人淋巴細胞轉化,升高白血球數,延長抗體存在時間。此外,它還有保肝及抗腫瘤的作用。女貞首烏配,烏發(fā)益肝腎取女貞子30克,制首烏、地黃各15克,用水煎服,每日1劑,每劑煎2次,上、下午各服1次。適用于肝腎不足所致的頭發(fā)早白之癥。甘涼清補品,滋陰治虛秘取女貞子30克、郁李仁10克、肉蓯蓉12克,用水煎服,每日1劑,每劑煎2次,上、下午各服1次。能滋陰潤腸,用于年邁者腎虛津虧所致的腸燥便秘之癥。壯陽方,適用于陽虛證壯陽方藥,是治療陽虛證的方劑。陽虛主要是指腎陽虛,表現為腰膝酸軟、畏寒、下肢軟弱、氣喘耳鳴、陽痿早泄、小便不利、小便余瀝、小便頻數等。壯陽方,以補陽藥為主,酌配溫里、健脾,填精、補血之品壯陽方,是以滋補之藥如附子、肉桂、杜仲、巴戟天、補骨脂等為主組成方劑。在腎陽虛證的形成過程中,存在陽虛生寒、脾腎陽虛、陽虛精血虧耗等病理變化,應在選取補陽藥的同時,酌加溫里、健脾、填精、補血之品,以求全面辨證,正確施治。常用補腎益精方劑簡介金匱腎氣丸(湯)[來源]漢·張仲景《金匱要略》。[組成]干地黃240克,薯蕷、山茱萸各120克,澤瀉、茯苓、牡丹皮各90克,桂枝、附子各30克。[用法)上藥混合碾細,煉蜜和丸,每丸重15克,早、晚各服l丸,開水送下,或根據原方用量比例酌情增減,水煎服。[功效]溫補腎陽。[主治)腎陽虧虛所致的形寒怕冷、腰膝酸軟冷痛、小腹不溫、下肢清冷、小便清長頻數或小便不利、耳鳴耳聾、咳吐清涎。[解說]本方取用干地黃滋補腎陰,山茱萸、山藥滋補肝脾,輔助滋補腎中之陰;并以少量桂枝、附子溫補腎中之陽,意在微微生長少火以生腎氣。方中澤瀉、茯苓利水滲濕,丹皮清瀉肝火,與溫補腎陽藥相配,意在補中寓瀉,以使補而不膩?,F代中醫(yī)臨床常用治慢性腎炎、慢性腎盂腎炎、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性神經衰弱、甲狀腺機能低下、醛固酮增多癥、尿崩癥、尿滯留、前列腺肥大、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口腔炎等屬腎陽虧虛者。正確辨證,對癥進補,預防和調治更年期癥候群更年期癥候群多因肝腎陰陽失調及氣血虧虛所致,需要透過辨證后,正確進補來預防和調治。對于氣血不足的更年期婦女,應選用黃芪、白術、當歸、熟地黃、大棗等益氣養(yǎng)血的補藥或八珍丸、歸脾丸、人參養(yǎng)榮藥丸等成藥。對于偏重腎陰虛者,宜選用熟地黃、何首烏、山茱萸等補藥和大補陰丸、杞菊地黃丸等成藥以滋補腎陰。對偏重腎陽虛者,可選用熟地黃、附子、肉桂、山藥等藥物和參茸片、鹿茸片、右歸丸等成藥以溫補腎陽。更年期婦女往往因腎虛而影響肝主疏泄的功能,補益時輔以柴胡、玫瑰花、枳殼等疏肝理氣藥效果更好。腎為先天之本中醫(y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腎中的精、氣、陰、陽稟受于父母,主要有促進人體生長、發(fā)育、生殖等功能。隨著年事漸高,腎氣則漸衰,人體開始不斷衰老?!澳I氣盛則壽延,腎氣衰則壽夭”,歷來醫(yī)家都以補腎固元、益精充髓為指導組方,從而達到延年、益壽、輕身的目的。老年人保鍵重補肝益腎肝藏血,腎藏精?!熬础?,關系密切。肝陰與腎陰亦相互滋生,稱為“肝腎同源”。腎在五行中屬水,肝在五行中屬木。腎陰不足,由于“水不涵木”,則導致肝陰不足。老年人臟器衰微,加上生理變化的特點,易致腎氣漸衰、肝腎不足;肝腎虧虛,則會出現頭昏、眼花、耳鳴、腰酸、健忘、發(fā)脫、齒落、夜尿頻多、骨脆易折等現象。肝腎不足不但會導致形體衰老,還會引發(fā)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老年人的保健,就要注重補肝益腎以延緩衰老。另外,年邁者因飽經風霜,體內氣血耗傷,身體虛弱,表現為皮膚干燥、心慌失眠、健忘等,體弱無力抗邪,一經外感則諸病叢生。因此,還需補益氣血,扶助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