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簡介:臺灣著名作家、1943年3月26日出生于重慶,浙江省定??h人。本名為陳懋平,1946年改名陳平,筆名“三毛”。1964年進入文化大學哲學系、肆業(yè)后曾留學歐洲,婚后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加那利島,并以當?shù)氐纳顬楸尘?,寫出一連串情感真摯的作品。1981年回到臺灣,曾在文化大學任教,1984年辭去教職,專職從事寫作的演講。1994年1月4日去世,享年48歲。三毛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平生著作、譯作十分豐富,其中《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來》、《哭泣的駱駝》、《我的寶貝》、《鬧學記》、《滾滾紅塵》等散文、小說、劇本更是膾炙人口,在全球華人社會廣為流傳,在大陸風靡一時,影響了整整一代人。序:一個在當年被父母親友看做問題孩子的三毛,為什么在十年之后,成了一個對凡事有愛、有信、有望的女人?在三毛自己的解釋里,總脫不開這兩個很平常的字-時間《雨季不再來》約可歸為表現(xiàn)心靈生活經(jīng)驗的寫作。所謂“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人類深思的默者存在的意義、靈魂的歸依、命運的奧妙等形而上問題,早在神話發(fā)生時代就開始了,歷經(jīng)無數(shù)萬年的苦心孤詣,到了近代,新興的實用功利主義者,竟譏諷此一心靈活動為“象牙塔里的夢魘”,這才真是精神文明亞夢的起點呢!尤其,在大眾傳播事業(yè)力量無比顯赫的今天,缺乏實在內容的泛趣味化主義,被推波助瀾地視為最高人生價值,沉思和深省活動反被目為花蒼弱的“青春期呆癡癥”的后遺,這種意義的普及,形成了“危機時代”的來臨。盡管做此引論,也不能掩飾《雨季不再來》在內容技巧上的有欠成熟。十多年前,煩惱的少年三毛難免把寫作當成一種浪漫的感性游戲,加上人生閱歷和觀念領域的廣度不足、透視和內訴能力尚未長成等原因,使她的作品過于強調個人化的片段遐想和感傷。但是,從中所透露的純摯情懷和異質美感,卻別具一種奇特的親和力。《雨季不再來》只是三毛寫作歷程起步的回顧,也是表征六十年代初期,所謂“現(xiàn)代文藝少女”心智狀態(tài)上乘選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