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中國哲學簡明中國哲學通史

簡明中國哲學通史

簡明中國哲學通史

定 價:¥36.00

作 者: 高令印著
出版社: 廈門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中國哲學

ISBN: 9787561520048 出版時間: 2002-01-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0cm 頁數(shù): 563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該書是一部貫通古今的中國哲學史,適用于高校本科、研究生教學用書。全書分緒論、四編十五章,論述從遠古至當代中國主要哲學家及其哲學思想的發(fā)展。主要內(nèi)容包括先秦和秦漢哲學思想、道與道教的形成、佛教的傳入及其義理、儒家由玄學至朱子學、心學與氣學、宋學與漢學、漸進與革命思潮、釋道之學、實用主義在中國、毛澤東思想、現(xiàn)代新儒學與東學西漸、中國傳統(tǒng)哲學現(xiàn)代化等。書中凸顯了儒家思想在儒釋道三家中居于主導地位,尤其強調(diào)中國文化重心南移與南宋理學家繼往開來的地位和作用。還專節(jié)評述了譚峭、陳摶、白玉蟾、游酢、楊時、王廷相、李光地、陳櫻寧、印順、辜鴻銘、楊獻珍、陳榮捷等一些尚少論及的哲學家及其思想。這本書是通史性的,對每個問題和人物只是一般性的論述,但是涵蓋了中國數(shù)千年的哲學歷史,涉及上百個哲學家,反映出作者在自己的專業(yè)領域里是用過功的,是十分熱愛自己國家民族的哲學和文化的。<

作者簡介

  高令印,1935年生,山東陽谷人。畢業(yè)于廈門大學歷史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研究班。現(xiàn)任廈門大學哲學系教授、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副理事長、福建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全國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國際中國哲學會學術顧問、世界禪文化聯(lián)誼會副會長等。主要教研朱子學、禪學,發(fā)表論文200多篇,著有《福建朱子學》、《朱熹事述考》、《閩學概論》、《中國文化綱要》、《李退溪與東方文化》、《中國禪學史》、《王廷相評傳》、《游詐評傳》、《廈門宗教》等。部分著作被譯成韓文,獲韓國第4屆退溪學國際學術獎。

圖書目錄


自序
緒論
第一編  遠古夏商西周時期的哲學思想
第一章  周公的天命論和制禮作樂
第一節(jié)  生平事跡
第二節(jié)  以民為本的天命論
第三節(jié)  制作禮樂制度
第二章  陰陽觀念和《周易》八卦說
第一節(jié)  陰陽觀念的產(chǎn)生及其運用
第二節(jié)  八卦的由來和結構
第三節(jié)  《周易》的哲學思想
第三章  《尚書》、《國語》中的五行說
第一節(jié)  《洪范》中最早提出五行觀念
第二節(jié)  《國語》申對五行的解釋
第二編  春秋戰(zhàn)國秦漢時期的哲學思想
第一章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哲學
第一節(jié)  道家
一  老聃
二  宋妍  尹文
三  莊周
四  楊朱
第二節(jié)  儒家
一  孔丘
二  子思
三  孟軻
四  《易傳》
五  荀況
第三節(jié)  墨家
一  墨翟
二  后期墨家
第四節(jié)  法家
一  前期法家
二  韓非
第五節(jié)  名家
一  惠施
二  公孫龍
三  辯者二十一事
第六節(jié)  陰陽家
一  鄒衍
二  《四時》《水地》中的陰陽五行說
第二章  秦漢時期的哲學
第一節(jié)  漢初黃老之學
第二節(jié)  董仲舒
第三節(jié)  王充
第四節(jié)  讖緯神學與《白虎通》
第三編  東漢末至兩宋時期的哲學思想
第一章  道教的形成與道家的道
第一節(jié)  道教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
第二節(jié)  道家的道與道教的神仙系統(tǒng)
第三節(jié)  道教的教義和道觀
第四節(jié)  道教主要思想家
一  葛洪
二  寇謙之
三  陶弘景
四  譚峭
五  陳摶
六  白玉蟾
第二章  佛教的傳入和中國佛教
第一節(jié)  佛教的創(chuàng)立和傳入中國
第二節(jié)  佛教的基本義理和修悟
第三節(jié)  佛教主要思想家
一  慧遠
二  僧肇
三  竺道生
四  慧能
五  宗密
六  契嵩
第三章  儒家由玄學至朱子學
第一節(jié)  玄學
一  何晏和王弼
二  裴頠和歐陽建
三  《莊子注》
第二節(jié)  神滅論
一  南朝早期神滅論
二  范縝
三  范縝以后的神滅論
第三節(jié)  天人交相勝
一  柳宗元、劉禹錫的生平和著述
二  柳宗元、劉禹錫的天人論
第四節(jié)  理學
一  韓愈與道統(tǒng)
二  濂學與周敦頤
三  關學與張載
四  洛學與程顥、程頤
五  中國文化重心南移與游酢、楊時
第五節(jié)  朱子學
一  閩學及其成為“東亞文明的體現(xiàn)”
二  朱熹的生平和著述
三  朱熹集傳統(tǒng)哲學之大咸
四  朱子學是近代文明的契機
第四編  元明清近現(xiàn)代時期的哲學思想
第一章  心學與氣學
第一節(jié)  許衡
第二節(jié)  王陽明
第三節(jié)  王廷相
第四節(jié)  王夫之
第二章  宋學與漢學
第一節(jié)  李光地
第二節(jié)  戴震
第三章  漸進與革命
第一節(jié)  康有為
第二節(jié)  嚴復
第三節(jié)  孫中山
第四章  釋道之學
第一節(jié)  太虛
第二節(jié)  印順
第三節(jié)  陳櫻寧
第五章  實用主義
第一節(jié)  胡適
第二節(jié)  實用主義在中國
第六章  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
第一節(jié)  陳獨秀
第二節(jié)  毛澤東
第三節(jié)  楊獻珍
第七章  現(xiàn)代新儒學
第一節(jié)  辜鴻銘
第二節(jié)  熊十力
第二節(jié)  牟宗三
第四節(jié)  陳榮捷
結語: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現(xiàn)代化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