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
1.1 命名法
1.2 Weiss磁疇
1.3 Bohr—Van LeEuwen定理
1.4 抗磁性
第二章 分子場近似
2.1 順磁性
2.2 鐵磁性
2.3 反鐵磁性
2.4 Curie—Weiss定律
2.5 亞鐵磁性
2.6 其它情況
第三章 Heisenberg哈密頓量
3.1 自旋和軌道
3.2 交換相互作用
3.3 交換積分
3.4 非局域電子
3.5 自旋波
第四章 磁化強度與溫度的關系
4.1 磁疇
4.2 Landau理論
4.3 臨界指數
4.4 Ising模型
4.5 低維問題
4.6 Arrott作圖法
第五章 各向異性和時間效應
5.1 各向異性
5.1.1 單軸各向異性
5.1.2 立方各向異性
5.1.3 磁致伸縮
5.1.4 其它類型的各向異性
5.1.5 表面各向異性
5.1.6 實驗方法
5.2 超順磁性
5.3 磁粘滯性
5.4 Stonerowohlfarth模型
第六章 另一能量項
6.1 靜磁學基礎
6.1.1 唯一性
6.1.2 舉例
6.1.3 均勻磁化的橢球體
6.2 磁疇的起源
6.2.1 疇壁
6.2.2 長程和短程作用
6.3 磁衙
6.3.1 一般情況下的退磁場
6.4 單位制
第七章 微磁學基礎
7.1 “經典”的交換作用
7.2 Landau—Lifshitz疇壁
7.3 靜磁能
7.3.1 物理意義上的小球
7.3.2 避免產生磁荷的原則
7.3.3 互易性原理
7.3.4 靜磁能的上下限
7.3.5 矩形薄片
第八章 能量極小化
8.1 Bloch疇壁和Neel疇壁
8.2 二維疇壁
8.2.1 大塊材料
8.3 Brown靜態(tài)方程
8.4 自洽性
8.5 動態(tài)方程
第九章 成核問題
9.1 定義
9.2 兩種本征模式
9.2.1 一致轉動(Coherent Rotation)
9.2.2 渦旋式轉動(Magnetization Curling)
9.3 無限大平板
9.4 第三種模式
9.5 Brown佯謬
9.5.1 硬磁材料
9.5.2 軟磁材料
9.5.3 微小粒子
第十章 解析微磁學
10.1 鐵磁共振
10.2 初積分
10.3 邊界條件
10.4 疇壁質量
10.5 剩磁狀態(tài)
10.5.1 球形粒子
10.5.2 伸長橢球
10.5.3 立方體
第十一章 數值微磁學
11.1 靜磁能
11.2 能量極小化
11.3 計算結果
11.3.1 疇壁
11.3.2 球體
11.3.3 伸長橢球
11.3.4 薄膜
11.3.5 棱柱體
11.3.6 圓柱體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