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徽州朝奉”,至今江浙一帶熟悉風土掌故的老人仍會嘻嘻一笑,說出“徽州朝奉錫夜壺”之類的調侃來,徽州朝奉是些什么樣的人呢?它又怎么會成為一個別有意味的貶義詞呢? 追本溯源起來,朝奉本是一種古老的官職。秦代有朝請,漢代有奉朝請,意思是“逢朝會請”,即每逢上朝便應召議事,并不實指某個官位。當時的三公外戚、皇室諸侯,多為奉朝請,到了宋代就有了明確規(guī)定,朝奉大夫是從六品的官,朝奉郎則是正七品?!≡诠呕罩荩唇裉斓陌不漳喜可絽^(qū),朝奉卻是一種普遍使用的稱謂,徽州人口中的朝奉、孺人,相當于今人慣用的先生、太太。關于它的由來,有各種不同的解釋?;杖俗苑Q朝奉,不外乎因為徽州多商人,尤其是多富商。正如《二刻拍案驚奇》中說的,“卻是徽州風俗,以商賈為第一等生業(yè),科第反在次著”?;罩萑俗约阂渤姓J:“徽之俗,一賈不利再賈,再賈不利三賈,三賈不利猶未厭焉?!薄』罩萑说慕浬?,是“其貨無所不居,其地無所不至,其時無所不鶩,其算無所不精,其利無所不專,其權無所不握”?;罩莩畹姆Q謂,就隨著徽人經商的足跡而傳播開去,逐漸地為各個行業(yè)、各個地區(qū)的人們所知道,而成為各地對徽州商人的稱呼。 徽州朝奉什么生意都做,但最拿手的還是開典當。在這門行業(yè)中甚至有“無典不徽”的說法。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像許多行業(yè)一樣,典當業(yè)中有同行間通用的隱語。由于徽州人占了絕大多數,因此典當業(yè)的隱語又叫作“徽語”,是根據徽州方言結合當地語音產生的。在北京,當鋪中報價用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讀起來是么、按、搜、臊、歪、料、俏、笨、繳、勺,“吃飯”是“抄付”,“沒有”是“妙以”,“老太太”是“勒特特”,“小媳婦兒”是“洗玄分兒”。東北的典當也用的是“徽語”,只不過稍微加進一點東北口音,如從一到十的數目宇就是:搖、按、瘦、掃、尾、料、敲、奔、角、勺。由此可見徽州人在典當業(yè)中的勢力之大。 由于各地大多數的當鋪是徽州朝奉所開,人們漸漸習慣了一進當鋪門就開口叫“朝奉”。后來,朝奉索性成了當鋪掌柜的統稱,不論是否徽人開的買賣,一概冠之以朝奉。朝奉最初是個敬稱。隨著徽州商人的形象在人們心目中逐漸成形,日益加深,朝奉的含意就有了引申。不必說,徽州朝奉都是很有錢的,據他們自己總結,“吾鄉(xiāng)善經營,家累巨萬者蓋不乏其人”。商業(yè)經營與農業(yè)勞動不同,要賺得利潤,就無法老是維持著溫良恭儉讓的風度。然而,在一個以自然經濟為基礎的農業(yè)社會中,大多數人不能理解徽州朝奉作為商人的性格特征,覺得他們頗為蠅營狗茍。更何況朝奉們是來自皖南山區(qū)的異鄉(xiāng)客,作為外來的富人,他們必須承受當地人混合著羨慕、鄙夷、排斥的極其復雜的情緒。著名學者胡適是徽州人,他在晚年口述的自傳中提及徽州朝奉:“朝奉的原意本含有尊敬的意思,表示一個人勤儉刻苦;但有時也具有刻薄等批判的含意,表示一個商人,別的不管,只顧賺錢?!薄≈链?,“朝奉”一詞的內涵已經過了多次演繹。從一種官職的名稱,到徽州人之間的敬稱,轉而成為各地對徽州商人的代稱,又進而成為所有當鋪掌柜的統稱,最后不幸被當作唯利是圖的商人的謔稱?;罩莩畹挠绊懖⒉粌H限于經濟領域。古代的中國人習慣于封閉的經濟結構,以及由此帶來的封閉的生活方式,而徽州朝奉由于其職業(yè)的特點,便成為給封閉帶來缺口的活躍因素?;丈痰男新蒙氖顾麄儫o意間擔任了載體的角色,讓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有機會相遇、相融,彼此促進,保持新鮮的生命力。這包括語言、禮俗、飲食、服飾、社會風尚等多種方面。在交通不發(fā)達的古代,徽商這方面的作用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徽商成百萬、上千萬的財富積累,使他們采取了一種區(qū)別于普通農民、市民的更為精致的生活方式;然而他們的思想意識、審美心理與官僚士大夫階層又有明顯不同。于是在他們的資助提倡,甚至直接參與下,詩歌、書畫、建筑、園林、學術等領域都取得了別具特色的成就,促成了文化層次的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