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無線電電子學、電信技術CCIE路由與交換技術重點內容提示手冊

CCIE路由與交換技術重點內容提示手冊

CCIE路由與交換技術重點內容提示手冊

定 價:¥69.00

作 者: (美)BaerWolf公司著;卓林,李津譯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互連網(wǎng)絡

ISBN: 9787115108739 出版時間: 2003-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6cm 頁數(shù): 29頁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按照CCIE考試計劃安排總體結構,全面介紹了CCIE路由與交換考試涉及的內容,并提供了用于自測的模擬試題,在附錄A中還列出了CCIE考試計劃的內容以及在本書中討論的地方,便于讀者在各個章節(jié)中查找相應的內容。

作者簡介

暫缺《CCIE路由與交換技術重點內容提示手冊》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部分 內容概覽
第1章 網(wǎng)絡概覽 3
1.1 OSI網(wǎng)絡模型 4
1.1.1 7 層網(wǎng)絡參考模型 4
1.1.2 OSI協(xié)議列表 6
1.2 交換與路由選擇 6
1.3 隧道 7
1.4 第2層標準 7
1.4.1 802.3標準 7
1.4.2 以太網(wǎng)標準 8
1.4.3 802.2 (LLC)標準 8
1.4.4 802.5標準 9
1.4.5 802.6標準 9
1.4.6 FDDI標準 9
1.5 協(xié)議的功能 10
1.5.1 面向連接的協(xié)議與無連接的協(xié)議 10
1.5.2 握手信號 10
1.5.3 ACK信號 11
1.5.4 窗口(windowing) 11
1.5.5 數(shù)據(jù)流控制 11
1.5.6 最大傳輸單元(MTU) 11
1.5.7 錯誤檢測 12
1.5.8 終止 12
1.6 接口速率 12
1.6.1 LAN接口 12
1.6.2 WAN接口 13
1.7 總結 13
第2章 主題概覽 19
2.1 二進制、十進制和十六進制 20
2.2 訪問列表 21
2.2.1 IP訪問列表 23
2.2.2 IPX訪問列表 25

2.2.3 AppleTalk訪問列表 25
2.2.4 分布列表 26
2.2.5 訪問類(Access Class) 27
2.3 性能管理 27
2.3.1 隊列 27
2.3.2 資源預留協(xié)議(RSVP) 29
2.3.3 數(shù)據(jù)壓縮 29
2.3.4 負載平衡 29
2.4 安全 30
2.4.1 AAA 30
2.4.2 TACACS 31
2.4.3 RADIUS 31
2.4.4 防火墻 32
2.4.5 加密密鑰與DES 32
2.5 多服務技術 33
2.5.1 H.323 33
2.5.2 編碼解碼器(Codec) 33
2.5.3 SS7 34
2.5.4 實時傳輸協(xié)議(RTP) 34
2.6 Cisco設備的操作 34
2.6.1 路由器的基本結構回顧 35
2.6.2 路由器管理 35
2.6.3 Cisco發(fā)現(xiàn)協(xié)議(CDP) 38
2.6.4 簡單網(wǎng)絡管理協(xié)議 (SNMP) 38
2.6.5 Cisco的分層網(wǎng)絡模型 39
2.7 總結 40

第2部分 局域網(wǎng)(LAN)
第3章 以太網(wǎng) 47
3.1 定義與體系結構 48
3.2 介質訪問控制(MAC)層 49
3.3 載波偵聽與沖突檢測 50
3.4 IEEE 802.3的MAC幀和地址格式 51
3.5 Ethernet II 和 IEEE 802.3 52
3.6 吉比特以太網(wǎng) 53
3.7 局限性和故障排除 54
3.8 總結 54
第4章 令牌環(huán)網(wǎng)絡和FDDI網(wǎng)絡 61
4.1 令牌環(huán)網(wǎng)絡 62
4.1.1 令牌環(huán)網(wǎng)的工作方式 63
4.1.2 幀格式 63
4.1.3 令牌環(huán)網(wǎng)的故障管理機制 64
4.1.4 優(yōu)先級方案 65
4.2 光纖分布數(shù)據(jù)接口(FDDI) 66
4.2.1 FDDI規(guī)范 66
4.2.2 物理特性 67
4.2.3 FDDI的故障管理特性 67
4.2.4 帶寬特性 68
4.2.5 幀格式 68
第5章 LANE——LAN仿真 75
5.1 LANE組件 76
5.2 LANE的通信 79
5.2.1 LEC的設置 79
5.2.2 LEC的通信 80
5.3 配置 81
5.3.1 LEC的配置 82
5.3.2 LES/BUS的配置 83
5.3.3 LECS的配置實例 83
5.3.4 如何獲取LES NSAP地址 83
5.4 簡單服務器復制協(xié)議(SSRP) 84
5.5 總結 85

第3部分 交換與橋接
第6章 LAN交換技術 93
6.1 透明橋接 94
6.1.1 配置透明橋接 95
6.2 生成樹協(xié)議(STP) 95
6.2.1 網(wǎng)橋協(xié)議數(shù)據(jù)單元(BPDU) 96
6.2.2 接口模式 97
6.3 VLAN 98
6.4 中繼(Trunking) 98
6.4.1 中繼模式 99
6.4.2 配置中繼 99
6.5 以太網(wǎng)信道(EtherChannel) 100
6.5.1 以太網(wǎng)信道的工作模式 100
6.5.2 配置以太網(wǎng)信道 100
6.6 VLAN中繼協(xié)議(VTP) 101
6.6.1 VTP消息 102
6.6.2 配置VTP 102
6.7 多播管理 103
6.7.1 因特網(wǎng)組管理協(xié)議(IGMP) 103
6.7.2 Cisco組管理協(xié)議(CGMP) 103
6.8 總結 104
第7章 其他橋接技術 109
7.1 不可路由協(xié)議 110
7.2 并發(fā)性路由選擇與橋接 110
7.2.1 理解CRB 111
7.2.2 CRB的配置 111
7.3 集成路由選擇與橋接(IRB) 112
7.3.1 理解IRB 112
7.3.2 IRB的配置 113
7.4 源路由橋接(SRB) 113
7.4.1 理解SRB 114
7.4.2 理解RIF字段 115
7.4.3 RIF的構造 116
7.4.4 配置單一SRB 117
7.4.5 多端口SRB的配置 118
7.5 遠程源路由橋接(RSRB) 119
7.6 源路由透明橋接 120
7.7 源路由轉換橋接 121
7.7.1 以太網(wǎng)MAC地址到令牌環(huán)MAC地址的轉換 121
7.7.2 基本SR/TLB的配置 122
7.8 數(shù)據(jù)鏈路交換(DLSw) 123
7.8.1 DLSw的相關術語 124
7.8.2 DLSw的工作過程 124
7.8.3 DLSw的配置 125
7.8.4 命令執(zhí)行輸出示例 126




第4部分 路由TCP/IP
第8章 TCP/IP 135
8.1 IP 136
8.1.1 數(shù)據(jù)報頭格式 136
8.1.2 IP編址方案 137
8.1.3 地址掩碼 139
8.1.4 地址解析協(xié)議(ARP) 141
8.2 傳輸控制協(xié)議(TCP) 143
8.2.1 TCP的特性 143
8.2.2 TCP數(shù)據(jù)包報頭格式 143
8.2.3 TCP連接的建立 145
8.3 用戶數(shù)據(jù)報協(xié)議(UDP) 145
8.4 常用的TCP/UDP端口 146
8.5 域名服務(DNS) 147
8.6 Internet控制報文協(xié)議(ICMP) 148
8.7 熱備份路由選擇協(xié)議(HSRP) 148
8.8 動態(tài)主機配置協(xié)議(DHCP) 150
8.9 網(wǎng)絡地址轉換(NAT) 150
8.10 總結 152
第9章 路由概念總覽 159
9.1 環(huán)路預防技術 160
9.1.1 水平分割 160
9.1.2 反向抑制 161
9.1.3 其他機制 161
9.2 鏈路狀態(tài)協(xié)議與距離矢量協(xié)議 162
9.3 有類與無類路由選擇協(xié)議 163
9.4 路由選擇 164
9.5 靜態(tài)路由與默認路由 164
9.6 默認管理距離 167
9.7 總結 168
第10章 路由選擇信息協(xié)議(RIP) 173
10.1 路由選擇度量 174
10.2 路由更新 175
10.3 RIP計時器 176
10.4 RIPv1 176
10.5 RIPv2 178
10.6 配置實例 179
10.7 總結 182
第11章 IGRP和EIGRP 187
11.1 IGRP 188
11.1.1 穩(wěn)定性特性 189
11.1.2 路由度量 189
11.1.3 路由更新 190
11.1.4 監(jiān)控IGRP 191
11.1.5 IGRP配置實例 193
11.2 EIGRP 193
11.2.1 路由度量 194
11.2.2 功能組件 194
11.2.3 路由匯總 195
11.2.4 帶寬控制 196
11.2.5 相鄰關系的處理 196
11.2.6 路由收斂時間 196
11.2.7 EIGRP的配置實例 197
11.3 總結 198
第12章 OSPF 203
12.1 OSPF的特性 204
12.1.1 度量指標 204
12.1.2 帶寬節(jié)省機制 205
12.1.3 快速收斂性能 205
12.1.4 層次化設計 205
12.1.5 VLSM的支持 206
12.1.6 認證功能 206
12.1.7 內存需求 206
12.1.8 處理器的能力 206
12.2 OSPF運行機制 206
12.2.1 相鄰路由器的建立 207
12.2.2 DR和BDR的選舉 207
12.3 路由發(fā)現(xiàn)機制 208
12.3.1 路由選擇 208
12.3.2 路由維護 208
12.4 層次結構和功能組件 209
12.4.1 區(qū)域類型 209
12.4.2 路由器類型 210
12.4.3 LSA類型 210
12.4.4 虛擬鏈路 211
12.5 配置實例 211
12.5.1 基本的OSPF配置 211
12.5.2 存根區(qū)域的配置 212
12.5.3 虛擬鏈路的配置 213
12.5.4 OSPF的調試命令 214
12.6 總結 214
第13章 邊界網(wǎng)關協(xié)議(BGP) 219
13.1 BGP網(wǎng)絡設計要素及定義 220
13.2 路由映射、過濾以及相鄰路由器(對等體) 221
13.2.1 路由映射 221
13.2.2 過濾 221
13.2.3 相鄰路由器/對等體 223
13.3 路由選擇算法 224
13.4 內部邊界網(wǎng)關協(xié)議(IBGP) 225
13.5 外部邊界網(wǎng)關協(xié)議(EBGP) 225
13.6 其他BGP相關術語和命令 227
13.6.1 自主系統(tǒng) 227
13.6.2 相鄰路由器定義 227
13.6.3 BGP對等體連接的驗證 227
13.6.4 重分布 228
13.6.5 BGP的后門命令 228
13.6.6 MED(MULTI_EXIT_DISC) 228
13.6.7 路由管理方式 228
13.6.8 路由映射基礎 228
13.6.9 團體屬性(Communities) 229
13.6.10 聯(lián)盟(Confederation) 229
13.6.11 抑制不穩(wěn)定路由 229
13.6.12 路由反射器 229
13.7 總結 230
第14章 路由管理 235
14.1 路由重分布 236
14.1.1 路由度量值問題 236
14.1.2 路由匯總 238
14.1.3 路由標簽(Tag) 239
14.2 路由管理 240
14.2.1 被動接口 241
14.2.2 分布列表 241
14.2.3 策略路由選擇 243
14.2.4 路由選擇 245
14.3 多播數(shù)據(jù)管理 247
14.3.1 協(xié)議獨立多播(PIM) 247
14.3.2 距離矢量多播路由選擇協(xié)議(DVMRP) 250
14.3.3 因特網(wǎng)組管理協(xié)議(IGMP) 251
14.3.4 Cisco組管理協(xié)議(CGMP) 252
14.4 總結 252

第5部分 其他網(wǎng)絡協(xié)議
第15章 IPX:Internet數(shù)據(jù)包交換協(xié)議 259
15.1 數(shù)據(jù)幀格式 260
15.2 IPX編址方式 260
15.3 數(shù)據(jù)封裝類型 261
15.3.1 以太介質 261
15.3.2 令牌環(huán) 261
15.3.3 FDDI 262
15.3.4 串行介質 262
15.4 服務宣告協(xié)議(SAP) 262
15.5 查找最近服務器(GNS) 263
15.6 IPX的配置基礎 263
15.7 ipxwan 264
15.8 IPX路由選擇 264
15.8.1 IPX RIP 264
15.8.2 IPX EIGRP 264
15.8.3 IPX NLSP 265
15.9 基本的IPX配置實例 265
15.9.1 R1 266
15.9.2 R2 266
15.9.3 R3 266
15.9.4 R4 266
15.9.5 R7 267
15.9.6 路由識別 267
15.9.7 服務識別 268
15.10 IPX網(wǎng)絡數(shù)據(jù)的過濾 269
15.11 總結 271
第16章 AppleTalk 275
16.1 AppleTalk協(xié)議簇 276
16.2 編址方式 277
16.2.1 地址結構 278
16.2.2 地址分配 278
16.3 網(wǎng)絡區(qū)域 279
16.4 網(wǎng)絡服務 279
16.4.1 DDP 279
16.4.2 AARP 280
16.4.3 AEP 281
16.4.4 ATP 281
16.4.5 NBP 281
16.4.6 ZIP 282
16.4.7 ASP 282
16.4.8 ADSP 282
16.4.9 PAP 283
16.4.10 AFP 283
16.5 AppleTalk的路由選擇 283
16.5.1 RTMP 284
16.5.2 AURP 285
16.5.3 AppleTalk EIGRP 285
16.6 配置命令 285
16.7 總結 286
第17章 其他LAN協(xié)議 291
17.1 DECnet 292
17.2 編址方式 293
17.3 路由選擇 293
17.4 配置實例 294
17.5 NetBIOS 296
17.6 總結 296





第6部分 WAN
第18章 ISDN和DDR 303
18.1 ISDN 304
18.1.1 ISDN的功能組和參考點 304
18.1.2 ISDN協(xié)議(HDLC和LAPD) 305
18.2 PPP 308
18.2.1 PPP特性 308
18.2.2 PPP數(shù)據(jù)幀格式 310
18.2.3 PPP協(xié)議 311
18.2.4 ISDN和DDR 311
18.2.5 撥號映射 313
18.2.6 ISDN的回撥特性 314
18.2.7 ISDN和撥號備份 314
18.3 更多配置實例 316
18.3.1 實例1 316
18.3.2 實例2 317
18.3.3 實例3 318
18.3.4 實例4 318
18.3.5 實例5 319
18.3.6 實例6 319
18.3.7 實例7 320
18.4 總結 320
第19章 X.25 325
19.1 特性 326
19.2 X.25和OSI模型的關系 327
19.3 編址 327
19.4 X.25的路由選擇 328
19.5 封裝 329
19.5.1 TCP/IP上運行X.25 (XOT) 329
19.6 路由表 330
19.7 平衡式鏈路接入過程(LAPB) 331
19.8 錯誤控制/恢復 333
19.9 數(shù)據(jù)流控制/窗口技術 334
19.9.1 滑動窗口的數(shù)據(jù)流控制 334
19.9.2 緩存型數(shù)據(jù)流控制 335
19.9.3 源抑制信息 335
19.10 信令 335
19.11 映射 336
19.12 交換虛電路(SVC)/永久虛電路(PVC) 337
19.13 協(xié)議轉換 339
19.14 配置實例 342
19.15 總結 342
第20章 幀中繼 349
20.1 幀中繼概述 350
20.2 永久虛電路和DLCI 351
20.3 鏈路管理接口(LMI) 352
20.4 幀中繼和第3層編址 354
20.4.1 反向ARP 354
20.4.2 幀中繼映射 355
20.4.3 子接口 356
20.5 幀中繼的數(shù)據(jù)流量管理 357
20.6 Cisco的流量整形 359
20.7 總結 361
第21章 ATM:異步傳輸模式 367
21.1 PVC和SVC 368
21.2 ATM的接口 368
21.2.1 PNNI 369
21.2.2 ATM信元的報頭格式 369
21.2.3 ATM的協(xié)議參考模型 370
21.2.4 ATM的地址形式 371
21.2.5 ATM的信令 371
21.3 ATM的特性和技術術語 372
21.3.1 特定服務收斂協(xié)議(SSCOP) 372
21.3.2 臨時交換機間信令協(xié)議(IISP) 372
21.3.3 服務質量(QoS) 372
21.4 配置實例 373
21.4.1 利用AAL5snap和AAL5mux封裝配置ATM永久性虛電路(PVC)的實例
373
21.4.2 ATM的交換式虛電路(SVC)的配置實例 375
21.5 總結 375


第7部分 附錄
附錄A 目標索引 383
附錄B 術語表 391
附錄C CCIE認證過程和應試技巧 415
附錄D CD-ROM的使用 419
附錄E 實驗練習 421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