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細節(jié)正在消失,真是讓人費思理……因為今天的我們也是正在消失的我們,今天這個時候也是正在消失的時代?!墩谙У姆棥?,服飾作為一種客觀的存在和人類眾多創(chuàng)造物中的一類,臺上的模特眼光迷離,飛舞的霓裳,百攣羅衣,可否為我演一場懷舊的時裝秀!再揚起青衫的飄逸,霞帔的豐儀!它改變了人類的命運,同時也書寫著、記載著人類的歷史。本書前言特色及評論文章節(jié)選剛剛逝去的這一百多年,中國社會經歷著巨大的轉型——真正的由農業(yè)文明向工業(yè)文明的轉型,隨之帶來的是,那些與農業(yè)文明風雨同舟,與刀耕火種相伴的,原始的、素樸的、結實的、笨拙的、粗糙的、手工的、費時的,同時傳遞著深情厚誼的服飾的自然消亡與流失。是要順其自然地讓這些服飾成為農業(yè)文明的殉葬品、工業(yè)文明的犧牲品,未來世界的嘲笑品,還是讓它們在后人心目中有一些“真切”的話的記憶?作為文明的衍生物,服飾就有相應的表現。農業(yè)文明的以手工為主的服飾雖然在形制上沒有工業(yè)文明服飾的多姿多彩、花里胡哨,但它所蘊集的“千層底“般的人與人之間的真情、親情、愛情、友情,對今天看來惡劣生存環(huán)境的下的正視、思考、適應,對浩博的大自然、不可知命運、飄渺的神靈的敬畏,對新生生命的百般呵護,對長者的祝福與祈禱,對美好、祥和生活的期盼等等,都是現代金碧輝煌的商城中玻璃窗里,那些面無血色的、冷冰冰的,主要以價格的高低來衡量其好壞的華美服裝所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