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是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是具有特殊價值的物品的交換媒介。它產生于人類社會最基本的經濟活動——商品交換,又自發(fā)地從商品界中分離出來,發(fā)展成為獨立的貨幣文化。貨幣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傳說中的“湯以莊山之金鑄幣”、“禹以歷山之金鑄幣”(見《管子》)到司馬遷“高辛氏以前就有龜貝金錢刀布”,以及班固的“神農氏的時候,就有金刀龜貝"之說始(見彭信威:《中國貨幣史》),中國的貨幣及貨幣史,就披上了神秘而多彩的霞衣。迄今為止,西方國家仍未發(fā)現遠古時代(公元前第八世紀之前)的貨幣,而中國同期卻早有貨幣的存在,故中國的貨幣及其文化在世界貨幣史和文化史上占有特殊重要地位。國家的盛衰,民族的強弱,國民的貧富,人民的生活等等,無不與貨幣息息相關。貨幣不僅涉及到政治、經濟和文化,而且涉及到文字、藝術和美學等各個方面,是我國歷史發(fā)展的真實記錄。因此,研究中國的歷史,不能不研究中國貨幣的發(fā)展史,而研究中國的貨幣發(fā)展史又不能脫離貨幣本身。貨幣的出現,是隨著商品的出現以及交換的深化和擴大而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貨幣是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是商品交換過程中的必然產物?!半S著勞動產品轉化為商品,商品就在同一程度上轉化為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