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小引
夜里生長的語言
黑暗中的聲音
瘋狂與晦澀
九十年代文化癥候群
關于“趣味”
“說了四十多年的散文”
學問
對散文的偏見
“恐詩癥”
必要的無知
“人吃書”與“書吃人’
理想的書肆
逃課為讀書
老師
城市絮語
城市鳥群
城市里的謠言
看兩棵鉛筆談戀愛
酒事遺憾
低回留之:這種情感,到今天流散了
境遇和心路
名士派的才情
境遇與心路
個人命運和時代哀歌
金庸的隨筆
信仰的吼聲
鄉(xiāng)村生活回憶錄
大地之歌
誰家的孩子怎么長大
雙重拒絕
實利世界里的生存技術
分界線的兩邊
情感的循環(huán)歷程及其終結
在生活中表演及其特征
庸常的算計和愛情追逐
文學與城市文明
回憶與想象
過眼煙云說王朔
花根帶血
四歲飲酒
關于當代小說家的一組筆記
關于九十年代小說的一組筆記
知識者的文化承擔
一種文化尋根模式
借刀狐貍洞
弱男子
遇合
城市漫游者
抓住不放
民間的天地與文學的流變
一個當代知識者的文化承擔
從流行中偏離
歌手崔健的文化位置
張楚與一代人的精神畫像
總是平白無故的,難過起來
我這樣的男人
香港的流行文化
照耀內心的光
書簡與照耀內心的光
空氣和天空的變化
托馬斯·曼的幾篇藝術家小說
自由寫作
“邊緣人”勞倫斯
博爾赫斯三題
生命在夢想中流逝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