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社會科學總論馮契文集

馮契文集

馮契文集

定 價:¥24.20

作 者: 馮契著
出版社: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馮契文集 第三卷
標 簽: 哲學 自由 美丑

ISBN: 9787561714805 出版時間: 1996-06-01 包裝: 精裝
開本: 21cm 頁數(shù): 364頁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系《智慧說三篇》的第三篇,主旨在于討論化理論為德性,所涉及的主要是價值論問題。統(tǒng)貫全書下基本觀點是:人類的自由,就在于達到真、善、美的統(tǒng)一。認識的辯證法貫徹于價值論領域,便表現(xiàn)為在創(chuàng)造真、善、美等價值的活動中,培養(yǎng)自由人格的德性。全書分為兩部分:前四章從社會實踐的觀點出發(fā)來闡明人要求自由的本質(zhì),以及它如何通過評價和創(chuàng)作而展現(xiàn)于價值領域;后六章分別考察文化各領域(神話、哲學、科學、道德、藝術等)的價值理想,再綜合起來討論真、善、美統(tǒng)一的自由境界和人類走向這一境界的道路。真、善、美以及功利等價值構成了統(tǒng)一的價值體系,認識的辯證法貫串于其中,最主要的是兩條:理想與現(xiàn)實的統(tǒng)一,天與人、性與天道的統(tǒng)一;而勞動則是這兩個統(tǒng)一的橋梁。合理的價值體系的原則包括:自然原則與人道原則在自由勞動基礎上達到辯證統(tǒng)一;人的本質(zhì)力量,亦即理性與非理性(情、意)的全面發(fā)展;自由個性和集體精神互相促進,以達到個性解放和大同團結相統(tǒng)一的理想目標。人類在創(chuàng)造文化的同時培養(yǎng)自己,提高了自身的價值,并形成自由的人格。

作者簡介

暫缺《馮契文集》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第一章 自由作為哲學范疇
    第一節(jié) 現(xiàn)實、理想和人格
    一、人生(人類的社會生活)
    二、理想
    三、人格
    第二節(jié) 自在和自為
    第三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自由概念和“力命”之爭
    第四節(jié) 自由和必然的辯證法
    一、必然、偶然和現(xiàn)實的可能性的關系
    二、自由在不同領域的不同意義
    三、自由是歷史的產(chǎn)物
   第二章 人的本質(zhì)
    第一節(jié) 中國哲學史上的性習之爭
    第二節(jié) 人的本質(zhì)力量
    第三節(jié) 勞動的異化及其克服
    第四節(jié) 個性與共性
    一、個體與社會的聯(lián)系
    二、個體意識與群體意識
   第三章 評價和價值
    第一節(jié) 認識與評價
    一、認識包含評價
    二、認知與評價的區(qū)分
    三、評價在認識運動中的作用
    第二節(jié) 評價的機制
    一、利害和苦樂
    二、權衡和選擇
    三、評價的標準
    第三節(jié) 評價的發(fā)展
    一、“手段價值”與“內(nèi)在價值”
    二、精神價值和功利的關系
    三、評價主體——良心、良知
    第四節(jié) 意蘊、創(chuàng)作與價值界
    一、語言的意義
    二、創(chuàng)造活動和價值領域(價值界)
    三、精神境界
   第四章 價值體系
    第一節(jié) 文化與價值
    一、文化哲學的核心問題是價值問題
    二、文化釋義
    三、自由的勞動——合理的價值體系的基石
    第二節(jié) 從社會歷史演變來看價值體系
    第三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價值學說和價值原則
    一、天人之辯以及人道原則和自然原則
    二、理欲之辯以及人的全面發(fā)展原則
    三、群己之辯以及個性原則和群體原則
    第四節(jié) 中國近代價值觀的革命
   第五章 神話與智慧
    第一節(jié) 神話與具體思維
    一、原始人的神話與原始思維
    二、由“術”進入“道”
    三、神話在認識發(fā)展中的作用
    第二節(jié) 基督教和儒學的權威主義
    一、基督教的權威主義
    二、儒學的權威主義
    三、權威主義為什么能復活?
    第三節(jié) 理性和非理性、意識和無意識
    一、關于主體的精神力量
    二、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理性主義
    三、中國近代哲學中理性與非理性的矛盾
    第四節(jié) 知識和智慧
   第六章 真與人生理想
    第一節(jié) 作為價值范疇的“真’
    一、“真”的涵義
    二、利和理、性與理的關系
    三 直與人生理相
    第二節(jié) 關于社會理想
    一、歷史之“勢”與古代的社會理想
    二、中國近代的大同理想
    三、理想展現(xiàn)為過程
    第三節(jié) 關于個人理想
    一、群與己,自我的存在與本質(zhì)
    二、由中國傳統(tǒng)哲學來考察
    三、中國近代的個人理想
    第四節(jié) 改變世界和發(fā)展自我
    一、實踐標準
    二、中西哲學的不同傳統(tǒng)
    三、智慧的具體性
   第七章 善與道德理想
    第一節(jié) 道德意義的善
    一、善和利
    二、善與真
    三、善與惡以及道德規(guī)范的相對性
    第二節(jié) 道德理想和自由
    一、道德理想與規(guī)范
    二、道德行為的自由
    三、實踐精神或善良意志
    第三節(jié) 社會倫理關系
    一、社會倫理的凝聚力
    二、文明的交際方式
    三、禮和法、倫理和法制的關系
    四、中國近代的倫理變革
    第四節(jié) 道德品質(zhì)
    一、品德和實踐精神
    二、異化的品質(zhì)
    三、道德境界和智慧
   第八章 美與審美理想
    第一節(jié) 美和美感的自由
    一、美感
    二、美和真、善的關系
    三、美和丑以及美的多樣性
    第二節(jié) 審美理想和藝術想象
    一、審美理想
    二、藝術想象的特點
    三、形象結合的方式
    第三節(jié) 藝術意境和典型性格
    一、言志說和意境理論
    二、模仿說和典型性格
    三、近代的藝術革命
    第四節(jié) 現(xiàn)實的美化和美的個性
    一、感性形象的個性化
    二、美的個性
    三、藝與道
   第九章 理想人格的培養(yǎng)
    第一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的“成人之道”
    一、先秦:儒家論成人之道以及儒道的對立
    二、漢至唐:圣是否可學以及明志之辯
    三、宋明:儒者論為學之方——學與養(yǎng)、知與行
    四、明清之際:黃宗羲與王夫之的見解
    第二節(jié) 中國近代關于培養(yǎng)新人的學說
    第三節(jié) 培養(yǎng)平民化的自由人格的途徑
    一、實踐和教育相結合
    二、世界觀的培養(yǎng)和智育、德育、美育的統(tǒng)一
    三、集體幫助和個人主觀努力相結合
    第四節(jié) 化理論為德性
    一、自由個性的本體論意義
    二、理想、信念和德性
    三、個性的全面發(fā)展
   第十章 人類走向自由之路
    第一節(jié) 自由王國及其實現(xiàn)過程
    第二節(jié) 中國的發(fā)展前景
   附錄 索引
   整理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