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社會科學總論馮契文集

馮契文集

馮契文集

定 價:¥30.30

作 者: 馮契著
出版社: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哲學 認識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61714782 出版時間: 1996-06-01 包裝: 精裝
開本: 21cm 頁數(shù): 485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暫缺《馮契文集》簡介

作者簡介

暫缺《馮契文集》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智慧說三篇>導論》
   一、時代的問題
    1.“古今、中西”之爭
    2.知識與智慧的關系問題
    3.知識與智慧關系問題的時代意義
   二、沿著實踐唯物主義辯證法的路子前進
    1.毛澤東著作的啟發(fā)
    2.始終保持心靈的自由思考
    3.化理論為方法,化理論為德性
   三、從比較哲學看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特點
    1.佛學對中國哲學的影響
    2.近代中西哲學的沖撞、會通及哲學革命的不足之處
    3.在方法論和價值觀上比較中西哲學傳統(tǒng)
   四、在認識世界和認識自己的過程中轉識成智
    1.以得自現(xiàn)實之道還治現(xiàn)實
    2.思維由抽象到具體
    3.轉識成智的飛躍
   五、《智慧說三篇》的基本思想
    1.《認識世界和認識自己》
    2.《邏輯思維的辯證法》
    3.《人的自由和真善美》
    《認識世界和認識自己》
   第一章 心物、知行關系
    第一節(jié) 中國哲學史上的心物、知行之辯
    第二節(jié) 從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來考察心物、知行關系
    一、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二、形和神、能和所的關系
    三、主體的能動性
    第三節(jié) 認識論的主要問題和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特點
    一、認識論的主要問題以及認識過程的主要環(huán)節(jié)
    二、從認識論角度看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特點
    三、“通古今之變”
    第四節(jié) 認識論的研究方法
    一、用邏輯和歷史統(tǒng)一的方法考察人類認識史
    二、在造就自我中認識自己
    三、認識論和本體論的統(tǒng)一
   第二章 感性直觀
    第一節(jié) 感覺能否給予客觀實在
    一、對常識和唯物論的責難
    二、實踐經(jīng)驗給予對象的實在感
    三、所與是客觀的呈現(xiàn)
    第二節(jié) 感性經(jīng)驗的分析
    一、當前的直接經(jīng)驗
    二、勞動促進感覺的發(fā)展
    三、感性經(jīng)驗中的主體能動性
    第三節(jié) 對事物的知覺
    一、知覺的實體感
    二、知覺是對個體的識別和對事實的感知
    三、知覺中的時空關系
    第四節(jié) 對感性經(jīng)驗的超越和復歸
    一、感性經(jīng)驗是知識和智慧大廈的基礎
    二、博學和心齋
   第三章 理論思維
    第一節(jié) 抽象作用
    一、由具體意象到抽象思維
    二、語言與抽象作用
    三、科學的抽象和形而上學的抽象
    第二節(jié) 摹寫和規(guī)范
    一、概念對所與的雙重作用
    二、化所與為事實
    三、后驗性和先驗性
    第三節(jié) 思維內(nèi)容和思維活動
    一、思維內(nèi)容
    二、思維活動
    三、意識的綜合統(tǒng)一性
    第四節(jié) 理論和實踐、思維和觀察的統(tǒng)一
    一、理論對于實踐的指導作用
    二、思維和觀察的交互作用
    三、認識運動的總秩序
   第四章 科學知識和邏輯
    第一節(jié) 普遍有效的規(guī)律性知識何以可能
    一、科學知識的特點
    二、休謨、康德的問題
    三、本書對這個問題的提法和見解
    第二節(jié) 時空形式和邏輯范疇
    一、關于時空形式
    二、關于邏輯范疇
    三、思維模式
    第三節(jié) 形式邏輯的原則和接受總則
    一、形式邏輯的原則
    二、“以得自現(xiàn)實之道還治現(xiàn)實”的接受總則
    三、知識經(jīng)驗的必要條件
    第四節(jié) 邏輯思維的主體
    一、統(tǒng)覺和邏輯
    二、行動模式先于思維的邏輯
    三、反思和自我意識
   第五章 一致而百慮
    第一節(jié) 問題和意見的矛盾
    一、關于問題
    二、關于意見的矛盾
    三、“一致而百慮”的思維矛盾運動
    第二節(jié) 觀點的斗爭
    一、觀點的涵義
    二、實事求是和主觀盲目性
    三、全面觀點和解蔽
    四、以道觀之
    第三節(jié) 認識論中的群己之辯
    一、群己之辯與心物之辯
    二、觀點的社會意識性質
    三、群體意識與個別精神
    第四節(jié) 理論的體系化
    一、百慮一致和理論體系
    二、科學理論與意識形態(tài)
    三、民族傳統(tǒng)中兼容并包的精神
    四、理論的生命力
   第六章 具體真理和辯證思維
    第一節(jié) 關于真理
    一、命題的真假
    二、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
    三、實踐檢驗
    四、邏輯論證和科學發(fā)現(xiàn)
    第二節(jié) 言、意能否把握道
    一、中國哲學史上的言意之辯
    二、辯證法的否定原理
    三、《易傳》提出的對立統(tǒng)一原理
    四、破的方法和立的方法
    第三節(jié) 邏輯思維如何把握具體真理
    一、從康德到黑格爾
    二、認識由具體到抽象、由抽象再上升到具體
    三、真理的具體性
    四、辯證思維的形式
    第四節(jié) 辯證法是過程
    一、樸素的辯證法和自覺的辯證法
    二、由外在的考察到內(nèi)在的揭示,把握具體存在和本質聯(lián)系
    三、在天人交互作用中轉識成智
   第七章 自然界及其秩序
    第一節(jié) 作為為我之物的自然界
    一、自在之物和為我之物
    二、世界統(tǒng)一原理和發(fā)展原理
    三、自然界的秩序
    第二節(jié) 中國哲學史上關于天道觀的主要論爭
    一、天人之辯與對立統(tǒng)一(相反相成)原理
    二、有無(動靜)之辯與體用不二說
    三、理氣(道器)之辯與理一分殊說
    第三節(jié) 事實界及其規(guī)律性聯(lián)系
    一、關于事實界
    二、現(xiàn)實并行不悖
    三、現(xiàn)實的矛盾發(fā)展
    四、理和事,普遍規(guī)律和特殊規(guī)律
    第四節(jié) 可能界與可能的實現(xiàn)過程
    一、關于可能界
    二、現(xiàn)實的可能性
    三、可能的實現(xiàn)
    第五節(jié) 價值界與人化的自然
    一、關于價值界
    二、人化自然的秩序和人道的自然化
    三、終極關懷問題
   第八章 心靈與人性
    第一節(jié) 心、性和認識自己
    一、心
    二、性
    三、心與性
    第二節(jié) 中國哲學史上的心性論
    一、先秦:人性善惡之爭,復性、成性之辯
    二、漢魏到隋唐:性自然說與性覺說
    三、宋明到清代:性即理說、心即理說與性日生日成說
    四、近代:心性論隨歷史觀而演變發(fā)展
    第三節(jié) 主體意識與人的類本質
    一、主體意識
    二、人的類本質
    三、天性與德性
    第四節(jié) 社會意識與人的社會本質
    一、主體的社會意識
    二、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三、勞動的異化與惡的歷史作用問題
    第五節(jié) 自由意識與德性的全面發(fā)展
    一、自由意識
    二、凝道成德,顯性弘道
    三、德性之知與價值原則
   第九章 智慧和自由
    第一節(jié)“轉識成智’
    一、知識和智慧
    二、科學與哲學
    三、轉識成智的飛躍
    第二節(jié) 理性的直覺
    一、理性的直覺并不神秘
    二、有限和無限的辯證法
    三、理性直覺中的破和立
    第三節(jié) 辯證的綜合
    一、元學理念與辯證綜合
    二、從抽象到具體,邏輯和歷史的統(tǒng)一
    三、哲學和哲學史
    第四節(jié) 德性的自證
    一、主體如何自證德性的真誠
    二、歷史地考察德性的自證
    三、自明、自主和自得
   附錄一 馮契傳略
   附錄二 索引
   整理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