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散文,如果從大的角度分解,只有古文和駢文兩種。所謂古文是指先秦兩漢以及對其模仿的文章。所謂駢文便是駢體文,自魏晉唐代流行于文壇,乃至影響的公事文件。因為流行于時,在古文家看來,有兩個弊端。一個是過于注重形式,注重聲律與對仗,不能自由地抒發(fā)思想;再一個是脫離了道統(tǒng)。故而要以古文來校正。 作為這兩次古文運動的代表人物,在唐有韓愈,柳宗元。宋有歐陽修、王安石、蘇洵、曾鞏、蘇軾與蘇轍。后人簡稱為“唐宋八大家”。這稱號始見于明中茅坤所編的《唐宋八大家文鈔》。把韓、柳、歐、王、曾、三蘇的文章匯集在內。自此,以唐宋八大家合集的讀本,便盛行海內,綿延不絕而為人們所樂道。本書是為有志于文者提供一點可資借鑒的讀本,但愿大家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