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理論、基本業(yè)務和基本技能,注意內容的實用性與操作性,力求吸收本學科發(fā)展的最新成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國際工程承包與勞務合作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取得可喜的成績。為進一步開拓國際工程與勞務合作市場,必須加強對這方面人材的培養(yǎng),建立一支實力雄厚,功底扎實的從事國際工程技術與管理的干部隊伍。這支隊伍除具備最新的技術知識外,更應具備管理方面的知識,國際融資與外匯是國際工程管理人員必須掌握的知識之一。眾所周知,大型工程項目,項目單位本身的股本投資不過占10%-30%,工程項目所需資金的70%-90%都從外部籌集。作為國際工程承包商,除有少量自有資金外,大部資金也需從外部籌集。如果不掌握各種融資渠道(如官方渠道、半官方渠道、民間渠道和國際金融組織渠道等)的貸款條件、特點等,結合工程結構的不同,工程建設過程資金流程的特點,從各種渠道中篩選出一種條件最為優(yōu)惠,成本最為低廉的融資形式,而盲目的從某一商業(yè)銀行取得貸款,其成本可能高昂,條件可能苛刻,影響了工程項目的經濟效益。此外,投資或承包國際工程項目,必然發(fā)生外匯的收收付付,如果對外匯收付管理不善,則會遭受匯率波動風險的損失,使預期的經濟效益不能實現,甚至化為烏有。因此,國際工程從業(yè)人員,必須掌握國際融資與外匯的基本知識、基本業(yè)務與基本技能。為此,我們編寫了《國際工程融資與外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