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 發(fā)動機工作狀態(tài)參數測量
1.1壓力測量
1.1.1概述
1.1.2壓力彈性敏感元件
1.1.3利用彈性敏感元件壓力位移特性的壓力表與傳感器
1.1.4利用彈性敏感元件應力應變特性的壓力表與傳感器
1.1.5利用彈性敏感元件壓力集中力特性的壓力表與傳感器
1.1.6利用彈性敏感元件壓力諧振頻率特性的壓力表與傳感器
1.2溫度測量
1.2.1概述
1.2.2熱電阻測溫
1.2.3熱電偶測溫
1.3轉速測量
1.3.1磁轉速表
1.3.2測速發(fā)電機
1.3.3數字式轉速表
1.4流量和油量測量
1.4.1概述
1.4.2渦輪流量計
1.4.3質量流量計
1.4.4油量測量
第二章 飛行狀態(tài)參數測量
2.1飛行高度測量
2.1.1飛行高度的種類
2.1.2飛機上測量飛行高度的方法
2.1.3國際標準大氣
2.1.4氣壓式高度表與傳感器
2.1.5氣壓式高度表與傳感器的誤差
2.1.6氣壓式高度表與傳感器所能測量的高度
2.1.7高度偏差測量
2.2飛行速度測量
2.2.1飛行速度的種類
2.2.2地速測量
2.2.3空速測量
2.2.4指示空速測量
2.2.5馬赫數測量
2.2.6升降速度測量
2.3總靜壓管
2.4迎角和側滑角測量
2.5大氣數據計算機
2.5.1概述
2.5.2大氣數據計算機的組成和類型
2.5.3機電模擬式大氣數據計算機
2.5.4數字式大氣數據計算機
2.5.5參數計算原理
2.5.6大氣數據計算機的發(fā)展趨勢
第三章 航空電子綜合顯示儀
3.1概述
3.2飛機上所用的電子綜合顯示儀
3.2.1波音757/767和A—310客機的電子綜合顯示儀
3.2.2波音747—400和A—320客機的電子綜合顯示儀
3.2.3波音777客機的電子綜合顯示儀
3.2.4F—18戰(zhàn)斗機的電子綜合顯示儀
3.3電子綜合顯示儀的基本原理
3.3.1陰極射線管顯示器(CRT)
3.3.2液晶顯示器(LCD)
3.3.3字符—圖形產生技術
3.3.4平視顯示儀原理
3.4飛機儀表顯示系統(tǒng)的發(fā)展趨勢
第四章 陀螺儀姿態(tài)和航向測量
4.1二自由度陀螺儀的基本特性及應用
4.1.1基本特性與框架式陀螺儀的結構
4.1.2航空地平儀結構原理
4.1.3飛行指引儀的姿態(tài)基準
4.1.4姿態(tài)系統(tǒng)
4.1.5航向陀螺儀
4.2單自由度陀螺儀的基本特性及應用
4.2.1單自由度陀螺儀運動分析及框架式結構
4.2.2速率陀螺儀及液浮式結構
4.2.3速率積分陀螺儀及液浮式結構
4.2.4力反饋式速率陀螺儀
4.2.5單自由度陀螺儀應用實例
4.3其他類型的陀螺儀
4.3.1撓性陀螺儀
4.3.2靜電陀螺儀
4.3.3激光陀螺
4.4飛機的航向與航線
4.4.1幾種航向
4.4.2幾種航線
4.5陀螺磁羅盤
4.5.1感應式磁傳感器的工作原理
4.5.2陀螺磁羅盤的基本組成和工作原理
4.6羅盤系統(tǒng)的組成
第五章 慣性導航系統(tǒng)
5.1概述
5.2有關知識
5.2.1主要坐標系
5.2.2地球
5.2.3當地地理坐標系的絕對角速度
5.3加速度計
5.3.1加速度計的類型
5.3.2液浮擺式加速度計
5.3.3撓性加速度計
5.4加速度測量問題
5.4.1比力
5.4.2絕對加速度表達式
5.4.3導航的基本方程
5.5平臺式慣性導航系統(tǒng)
5.5.1基本組成
5.5.2單通道慣性導航系統(tǒng)
5.5.3慣導系統(tǒng)中的舒拉條件
5.6指北方位慣導系統(tǒng)參數計算及特點
5.6.1平臺指令角速度
5.6.2速度計算
5.6.3經度、緯度計算
5.6.4姿態(tài)角的獲取
5.6.5高度通道問題
5.6.6指北方位慣導系統(tǒng)的特點
5.7平臺式慣導系統(tǒng)初始對準簡介
5.8捷聯式慣性導航系統(tǒng)
5.8.1基本原理
5.8.2激光陀螺慣性基準系統(tǒng)
5.9慣性導航技術的發(fā)展
第六章 無線電通信系統(tǒng)
6.1概述
6.1.1引言
6.1.2通信方式
6.1.3模擬通信與數字通信
6.1.4信號及其帶寬
6.1.5信道與廣義信道
6.1.6通信系統(tǒng)的主要問題及性能指標
6.2模擬調制通信系統(tǒng)
6.2.1引言
6.2.2幅度調制
6.2.3角度調制
6.2.4模擬調制通信系統(tǒng)的性能特點
6.3數字調制通信系統(tǒng)
6.3.1引言
6.3.2數字調制的產生與解調
6.3.3數字調制通信系統(tǒng)的性能特點
6.3.4其他數字調制
6.3.5航空無線電通信系統(tǒng)
第七章 雷達系統(tǒng)
7.1概述
7.1.1引言
7.1.2雷達方程
7.1.3雷達信息
7.1.4目標信息處理
7.1.5雷達頻率
7.2脈沖一次雷達
7.2.1引言
7.2.2航路(道)監(jiān)視雷達
7.2.3機場監(jiān)視雷達
7.2.4精密著陸雷達
7.2.5機場地面探測裝置(ASDE)
7.3二次監(jiān)視雷達(SSR)
7.3.1引言
7.3.2傳統(tǒng)二次監(jiān)視雷達
7.3.3S模式二次監(jiān)視雷達
第八章 無線電導航設備與系統(tǒng)
8.1無線電導航的基本知識
8.1.1無線電導航的基本概念
8.1.2無線電導航系統(tǒng)的分類
8.1.3常用航空無線電導航系統(tǒng)
8.2自動測向器(ADF)
8.2.1環(huán)狀天線的方向性及測角原理
8.2.2機載無線電定向儀(ADF)
8.3全向信標系統(tǒng)(VOR)
8.3.1概述
8.3.2全向信標(VOR)測定方位的基本原理
8.3.3VOR機載設備的構成
8.4儀表著陸系統(tǒng)(ILS)
8.4.1概述
8.4.2航向信標LOC(Localizer)
8.4.3下滑信標GS(Glideslope)
8.4.4指點標MB(MarkerBeacon)
8.4.5儀表著陸系統(tǒng)的機載設備
8.4.6微波著陸系統(tǒng)MLS簡介
8.5測距器
8.5.1概述
8.5.2測距器的信號格式及波形
8.5.3DME的“頻閃搜索”
8.5.4機載DME詢問器的組成
8.6無線電高度表
8.6.1概述
8.6.2調頻式高度表的基本工作原理
8.6.3無線電高度表的組成
8.6.4影響調頻式無線電高度表精度的因素
8.6.5調諧無線電高度表的性能指標
8.7多卜勒導航雷達
8.7.1概述
8.7.2多卜勒效應及其測速原理
8.7.3利用多卜勒頻率測量飛機的地速和偏流角
8.7.4機載多卜勒導航系統(tǒng)的組成及信號頻譜
8.8測距差導航定位系統(tǒng)
8.8.1概述
8.8.2奧米加導航系統(tǒng)的一般情況
8.8.3奧米加系統(tǒng)的信號格式
8.8.4系統(tǒng)的基本工作原理
8.8.5奧米加系統(tǒng)機上設備的組成
8.9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
8.9.1概述
8.9.2衛(wèi)星的軌道參量
8.9.3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的組成
8.9.4GPS系統(tǒng)的定位原理
8.9.5影響定位誤差的主要因素
8.9.6差分GPS(DGPS)及其應用
8.10無線電波及其傳播
8.10.1無線電波
8.10.2傳輸媒質對電磁波的影響
8.10.3電磁波的傳播途徑
8.11天線
8.11.1概述
8.11.2天線的主要性能參數
8.11.3天線類型
8.12無線電系統(tǒng)
第九章 飛行控制系統(tǒng)
9.1概述
9.2飛機的縱向運動
9.2.1縱向運動方程
9.2.2縱向運動特征
9.2.3短周期運動的近似傳遞函數
9.3執(zhí)行機構
9.3.1舵機
9.3.2舵回路的基本類型
9.4縱向角運動的穩(wěn)定與控制
9.4.1自動駕駛儀的組成與工作原理
9.4.2基準運動狀態(tài)的建立
9.4.3比例式自動駕駛儀的控制律
9.4.4具有角位移和角速度信號的自動駕駛儀
9.4.5積分式自動駕駛儀的控制律
9.5飛機側向角運動的穩(wěn)定與控制原理
9.6縱向軌跡控制系統(tǒng)
9.6.1飛行高度的穩(wěn)定與控制
9.6.2飛機下滑著陸控制
9.7數字式飛行控制系統(tǒng)
9.7.1計算機控制系統(tǒng)信號特性
9.7.2數字式飛行控制系統(tǒng)的功能與組成
9.7.3飛機縱向運動控制框圖
9.7.4數字式飛行控制系統(tǒng)的關鍵技術及發(fā)展
9.8飛行控制技術的發(fā)展
9.8.1主動控制技術
9.8.2電傳操縱
第十章 飛行管理系統(tǒng)與空中交通管理
10.1飛行管理系統(tǒng)概述
10.2飛行管理系統(tǒng)的組成
10.3飛行管理系統(tǒng)的功能
10.4飛行管理系統(tǒng)的傳感設備與執(zhí)行部件
10.5飛行管理計算機
10.5.1概述
10.5.2導航數據庫
10.5.3性能數據庫
10.6飛行管理計算機的三種功能
10.7空中交通管理
10.7.1空中交通管理概念
10.7.2間隔劃分
10.7.3空中交通管理體制
10.7.4空中交通管理設備
參考文獻
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