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要和今后研究的建議
1.1 概要
1.2 對今后研究的建議
2 紫外線輻射的性質及其測量
2.1 輻射源
2.2 紫外線輻射的檢測和測量
3 紫外輻射對單細胞生物、哺乳類細胞和組織、無脊椎類的生物學效應
3.1 引言
3.2 紫外輻射對有生命物質效應的分子學基礎
3.3 細菌和酵母
3.4 原生動物
3.5 對培養(yǎng)的哺乳動物細胞的作用
3.6 對無脊柱動物的作用
3.7 化學藥劑紫外輻射作用的改變
3.8 結論
4 紫外線輻射對脊椎動物的生物效應
4.1 概述
4.2 皮膚的急性反應
4.3 眼睛的急性變化
4.4 皮膚長期接觸紫外線輻射的效應
4.5 紫外線輻射與化學品間的相互作用
4.6 動物紫外線輻射的物理和定量研究
4.7 對腫瘤誘發(fā)的免疫反應
5 紫外線輻射對人體的影響
5.1 有益的影響
5.2 人體皮膚紅斑的誘發(fā)作用
5.3 致紅斑紫外線的天然防護
5.4 紫外線輻射引起的光照性彈性組織變化和其他的皮膚效應
5.5 紫外線輻射與人體的皮膚癌
5.6 光毒性和光過敏性疾病
5.7 眼的翼狀胬肉及癌
6 對人類健康危險性的評價
6.1 環(huán)境中不同的紫外線輻射源和照射途徑的意義和程度
6.2 生物學效應的類型及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6.3 紫外線照射與其它因素共同作用所造成的危害
6.4 在危險中的人群一地理分布、遺傳影響和職業(yè)
6.5 已知的劑量-效應范圍與劑量-反應曲線的范圍和可靠性
7 保健準則
參考文獻